超越輪回




超越輪回視頻字幕

開場: 

(效果字幕)佛說,生命有四種形式:從光明走向光明,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光明走向黑暗,從黑暗走向黑暗。你的生命呢? 

(動效合成新聞報導)2001***炸毀巴米揚大佛、20019.112002年莫斯科劇場人質事件、2003SARS、入侵伊拉克、伊朗大地震 2004年東南亞海嘯、別斯蘭人質事件、2005年美國卡特裡娜颶風、禽流感預言將死去500--一億人    誰是操縱者

00-055年回溯2500多年前的視覺轉化) 

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摩羯陀國的琉璃王因為被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侮辱,發誓要消滅整個釋迦族。佛陀勸阻了三次,最終還是沒能阻止琉璃王。當琉璃王的軍隊攻進迦毗羅衛國的時候,佛陀的弟子中被稱為神通第一的目鍵連尊者祈求佛陀前去相救。但佛陀說這是釋迦族的因果,暫時很難改變。目鍵連尊者便發慈悲心,自用神通將五百個釋迦族人裝入自己的缽內,投至空中護佑。

然而,當屠城結束,尊者把缽拿下來看時,這些被他護佑、身藏缽中,自以為可以平安避禍的人也早已化為了一灘灘的血水,無一倖免。

目鍵連尊者祈請佛陀為他開示此因果不虛的道理。原來,在許久以前,迦毗羅衛國附近有一個村莊,村內有一個湖泊,湖中原本自然生養著許多的各種魚類,然而有一天,湖內的魚被村民全部撒網捕殺,以滿足口腹之欲,連最後一條大魚也未能倖免。全村人中除了一個小孩以外,各個的嘴上都沾滿了魚兒的血腥。而這個小孩雖未吃魚肉,但卻在看到魚兒們在地上痛苦的翻滾時,因為好奇而露出了一個笑容。 

因果不虛,彼時的大魚轉生為此時的琉璃王,軍隊就是曾經被人吞咀嚼咽的諸多小魚,當年村裡殺魚吃魚的人們就是如今反被殺戮的釋迦族人。而那個沒吃過魚肉的小孩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即就只是因為當時的一個隨喜殺生的微笑,在這場屠殺中,釋迦牟尼佛也示現了頭痛三天的因果業報。 

(效果字幕)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壞,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百業經》 

(動畫片名)超越輪回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願意享受幸福安樂,也沒有一個人不想遠離痛苦災難。但自從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不得不感受生老病死、愛恨別離等各式各樣的痛苦,即便是有暫時的歡笑和喜悅,也不過如露珠閃電、夢幻泡影般轉瞬即逝,了不可得。

我們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我們?我們將何去何從?生死之間悲歡離合的命運是誰在主宰?我們生命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六道輪回圖) 

這是一幅著名的佛教繪畫《生死輪回圖》,畫中所描繪的正是針對上述問題的解答。

整個生死大輪,由一個兇惡的怪獸掌持。這個露出獠牙的兇猛怪獸,便是輪回死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閻王。 

死主到底是誰,為什麼一切眾生的生死都由它來掌持?它是怎樣掌握眾生的生死的?死主的生死又掌握在誰的手裡? 

大圓輪告訴我們認清自身處境的方法,畫中的二十一個圖格對我們為何落入以及如何落入現在痛苦堪憐的處境的根本原因作了回答。此外,它也提供了下列疑惑的答案:是什麼因素教我們為善、讓我們作惡?六道分別是哪六道?因果循環又是什麼? 

畫中位於圖心的圓格說出了根本問題。格內有三種動物:豬、蛇和鴿。

豬代表根本無明,也就是愚癡。這種無明不僅是一種無法理解事物真相的無能,而且是對於包括自己身心在內的萬物真相的一種主動誤解。錯誤的執著事相有一種比其自身更加具體化的存在。

(視訊短片) 

猴子撈月的故事是對無明的解釋方法之一。水中的月亮並不實有,但猴子們卻認為這是真實的月亮,當它們企圖將月亮撈起來的時候,不僅發現一無所獲,同時由於樹枝不堪重負,猴子們紛紛落入水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故事有很多個版本,但這個版本的結局恰恰向我們傳達出這樣一個信息:迷惑於無明的結果必將使你付出慘重的代價。 

(六道輪回圖)

由於不瞭解事相的本性,我們很容易被無明愚癡驅使,對自己喜歡的事物產生貪愛心,貪愛由鴿來表義。進而對任何討厭或阻撓欲望的事物產生憎惡感,嗔恚由蛇來表義。這三項煩惱-愚癡、貪愛和嗔恚被稱為三毒,因為他們扭曲了我們心靈的外觀。

(影片無:在這個版本的《生死之輪》中,鴿子和蛇從豬的嘴巴裡吐出,象徵貪愛和嗔恚必須依賴於愚癡,沒有愚癡就不會產生貪嗔。而鴿子和蛇的口裡銜著豬的尾巴則說明了貪愛和嗔恚還會反過來助長愚癡,導致混亂、迷惑和晦暗。)

這三項煩惱每時每刻都在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和結果。這三項煩惱,也正是令我們不斷流轉輪回生死的根本原因。 

(視訊短片) 

當代科學有這樣一種說法,一個正常人的大腦每秒可以接收到4000億比特的信息量。而其中人們能夠分辨識別的僅僅是其中的2000比特--和自己當前利益相關最大化的2000比特。當然,這個利益指的並不僅僅是金錢,也有可能是你當時的某種情緒或是一種特別喜好。如果我們換一個佛教的名詞來讀解這個科學結果,那就是「我執」。人的貪婪、嗔恚和愚癡構成和強化著每時每刻的我執。於是人們就會不斷的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做下或善或惡的行為,包括起心動念。這就是「造業」。 

業,也叫業行,是一個人的起心動念和行為結果。每一個產生的業都會在未來成熟,造成結果。自種善因,自得善果;自種惡因,自得惡果。真實不虛的因果關係其實就是自然界構成的最基本規律。比方說有時會表現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者是「瓜熟蒂落」。

正因如此,業也就成為了導致生死之輪輪轉不息的推動力。 

(六道輪回圖)(第二圈黑白業) 

緊繞著軸心的兩個半圓代表源自「貪」、「嗔」、「癡」三毒的白業和黒業,也就是善業與惡業。在黑色半圓裡的人們忙著製造惡業,他們的臉朝下代表惡業會將他們帶入較低的生命層次。在白色半圓裡的人們從事著善行,他們的臉朝上象徵善行會將他們提升至較高的善道。 

(六道輪回圖)(第三圈六道) 

行善、造惡的結果所造成的六道由圍繞著兩個半圓的六個圖格來表示。六道中每一道都不斷處於輪轉狀態之中,因此,即使整個大圓輪基本上一分為二:在上的三個圖格代表天、阿修羅和人這三善道,在下的三個圖格代表旁生、餓鬼和地獄這三惡道,但卻沒有任何一道能夠超脫輪回的生死流轉。

第三圈的最上格是天道。在那裡天人們享受著幸福而且長壽的生活。然而他們出生在天道憑藉的是過去生中行善的業力,一旦福報享盡,仍會往下五道沉淪,尤其可能是三惡道。在他們壽命行將終止的時候,他們知道自己因為耽溺享福而不思修福,結果會使自己轉生於痛苦的其他道--這種體忍使他們覺得格外悲痛。 

在天道的右方是阿修羅道,注意看圖裡,結滿果實的果樹長在他們的土地上,有位阿修羅正拿著一把斧頭想要砍樹取果。可碩果累累的部分卻屬於天人的範圍。使這位阿修羅無論如何努力也摘不到長在自家土地上的水果,而天人們卻正在享用著從阿修羅土地上長出來的食物。這導致了阿修羅對天人的巨大仇恨和兩者間永無止境的戰爭。 

人道位於圖中的左上角。這一道眾生必須忍受饑渴、冷熱和親人別離,被敵人侵害等痛苦;想要的求取不到,不想要的卻又往往無法避免。不僅如此,人還必須遭受「生」、「老」、「病」、「死」的不斷折磨。圖中包含了不同類型的人類活動,從屠宰動物到出家修行的都有。這些迥異的活動也正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的一生是有可能因為接收了教育而有所改變的。從這個角度看,那麼天道固然較為崇高也較為幸福,但卻缺少了人道眾生所獨有、能夠改善生命的機會。人道苦樂交雜,雖有苦,還不至於極苦,足以激發人們求變的意念。這一點很重要。

在轉輪的下半部,我們可以看到右邊有一個畜生的國度。使這一道眾生受苦的是,他們的生存往往只是為了供應其他眾生的使用。 

在旁生道的左面是惡鬼道。饑渴是最讓這一道眾生痛苦的原因,他們會一直不斷的尋找食物和飲水,但問題是它們不但找不到食物,甚至連飲食的名字都無法聽到。他們有著巨大的肚皮和胃口,但是喉嚨卻非常細小,小到僅能吞下微量的食物。不過就算他們能找著少量食物進食,這些食物也會沿著喉嚨一路灼燒到腹內底部。 

最下面的一個圖格畫的是地獄道,包括八熱地獄、八寒地獄以及近邊地獄和無間地獄。地獄的苦難情景指出了一項我們總也學不會的道理,就是我們應當避免隨喜好與憎惡而衝動行事,因為那會使我們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我們無法用具體的形象去描繪六道的全部情境,曾經在八世紀遊訪西藏的一位印度知名學者--蓮花戒論師說過,我們不應該以為六道眾生所受的痛苦只有六道所屬眾生才必須承受,人類的生命裡其實就已經具有了六道眾生的各種痛苦。 

(視訊短片) 

那些因為自己的憤怒,貪婪等原因而遭受巨大身心折磨的人所受的苦和地獄眾生沒有兩樣;那些貧窮卑賤為饑渴所苦的人們正遭受著和餓鬼道眾生相同的磨難;而身為沒有自主權的奴役,或是遭受壓迫的人們也與旁生道眾生一樣,苦於沒有自由。當然,有些人的一生中也會有比如「榮華富貴」或者是「否極泰來」的時候,但這些快樂是如此的脆弱和讓人無法掌控,不僅短暫、不穩定,尤其是當它面對人的生老病死時顯得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六道輪回圖) 

 我們現在明白了由於根始於轉輪圓心的三隻動物所代表的無明煩惱,我們陷入了由第二圈裡兩個半圓所象徵的善惡兩業的業海中,我們的業行從這裡開始推動我們在六道,也就是第三個圈中的永恆輪回。可是我們忍不住要問:輪回的發生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過程?其中又牽扯到什麼樣的因果關係呢? 

(六道輪回圖)(十二緣起圈) 

第四圈,也就是最外圈的十二個圖格詳細的為我們描繪了這個過程。這十二個圖格稱為十二緣起,或者叫十二因緣,因為它們解釋了生命受困於輪回的因果關係。在仔細說明以前,先讓我們看看這十二個緣起有哪些內容。 

輪回從無明開始,無明激發了行。行終止後產生於意識的習氣叫做因識,果識是因識所導致的投胎,兩者之間可能會間隔上很長一段時間。新生命時期的開始叫做名色。名色會發展成六入,這是胚胎的不斷發育,當身體形成之後,就發展出觸。由觸而產生受。由受產生愛。由愛產生取。由取發展成有,也就是這個生命終結,下一個生命開始前的最後一個階段。由有產生生,下一生命即從生開始,生再繼續形成老死。  

一個拄著拐杖、步履蹣跚的盲眼老人所代表的無明是第一緣起。以老人作為代表是因為輪回沒有起始;眼盲是因為看不見人和事物的真相;拄著拐杖則是因為儘管無明能產生眾多的痛苦,但卻沒有真實的基礎,而正因為無明不是奠基於實相,自然能被智慧所破解。 

(視訊短片) 

無明有兩種:一種叫「根本無明」。它是對人與事相產生錯誤認知的一種識體。另一種叫「支分無明」,它所誤解的物件是因果循環,也就是業報。這種無明讓人看不清種什麼因會招致什麼果。它還會增長邪見,像是教人以為行惡會產生快樂等。 

我們在前面的內容裡已經對無明有了一些簡單的瞭解。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不幸墮入輪回惡道的話,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造了殺業。那麼你謀創、執行、一直到完成殺業的這段時間的錯誤想法和懵懂就是引發這個特有行為的無明。 

如果要是除去了無明,知道造作惡業將來會遭受什麼惡果的話,根本就沒有人肯去造業,還有誰會去殺人、偷竊、耽溺于不正常的行為、說謊、搬弄是非、侮辱他人、或者是無意義的喋喋不休呢?

(六道輪回圖)(十二緣起圈) 

圖中第二格以陶匠制陶來象徵第二緣起--行。陶匠取土制陶會做出新的器皿,並且陶匠一旦啟動轉輪,不需要多花力氣,轉輪自然會持續旋轉,同樣的,有情眾生一旦發生業行,就會在心識裡種下習氣種子,而這份習氣能一直橫行無阻,直到產生果報。 

(視訊短片) 

業行從善惡的發心、造作的方式、受報的時間和結果、總體與細節及個體與群體的關係等多個角度可以區分成不同的情況。但造作使人投胎善道或惡道的完整行為過程必定包含下列五個因素:1. 發生意圖。2.確認作意的目標。3.加行準備。4.正行完成。5.業行完成前原先意圖不曾改變。

舉例來說,你原來預謀殺害一個人,結果殺死的卻是另外一個人,那麼這種業行固然是惡行,它的果報也當然會是惡報,但卻還不足以構成一個能夠決定你下一生去處的特定完整業行。不完整的原因是因為你並沒有殺死你原本打算殺死的人。業行要完整還必須具備另一個條件,那就是第五條--原先的意圖不曾改變。再舉例來說,如果受害者沒有立即死亡,而你想著:「這真是可怕,我不應該殺人的。」那麼即使這個受害人不久以後死亡,這個行道仍然不算完整。然而即使不完整,這業行的果報依然極為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提示給我們一個極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及時的懺悔和改正行為是多麼的重要。 

(六道輪回圖)(十二緣起圈) 

一隻猿猴代表第三緣起「識」。聰明好動的猴子很能代表識體飄來蕩去的靈動特質。在十二緣起裡,識又可分為兩種--因識與果識。 

(視訊短片) 

由第一緣起無明引發的第二緣起業行一旦完成,其功能便會流入當時的心識。這個短暫的心識,就叫做因識,在業行完成的當下立即發生。因識指的是沾染善惡的潛能種子,是個中性的識體,所以無論是善是惡都能沾染。 

以善、惡或德行、非德行的方式烙入心識的這種業行習氣具備一種功能,它能夠決定有情眾生未來生投生的地方。而決定今生的功能則有可能來自於過去任何一生中所造作的無明業行:這個過去生可能是今生以前的百萬生,甚至是在百萬億年前的某一生,不斷累積過來。根據習氣功能力量的強弱,它還會決定一個人的現世壽命長短,比如說我們知道的放生長壽、殺生短命等。這種決定性的功能由我們的業行習氣滋養的表現如下,像是有人問我們:「要是有下一輩子,你想當什麼?」我們會立刻回答:「我想當什麼什麼」等,又或者有些人從小就喜好殺生,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天生慈善平和。這的確昭示出我們其實一直受自我業行習氣的牽引,在知覺或不覺間孕育著某些功能。

然而從實際角度出發,我們又幾乎無法控制自己能夠不被習氣牽引。比如在睡夢中,我們常常會感受歡樂、恐懼和痛苦,甚至有時會變成一隻小狗,但我們卻很難改變自己在睡夢中的處境。同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將自己置於「怒不可遏」或是「情不自禁」的「失態」境地。那麼,學會控制處於生命臨終時的牽引習氣,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一件難比登天的事。 

現在我們明白了當一個人的一生即將終盡時,此生的功能會受某些業行習氣等因素的滋養,而引發投生的去處。那麼你會選擇如何面對死亡? 

因識的概念已經開始向我們指出了臨終懺悔和往生超度的重要性--盡可能的讓你臨終的現行習氣不要成為墮入輪回惡道的牽引動力。而大部分人在臨近命終時往往啟動的現行習氣是對自己的「財」、「情」、「名」、「權」等的強大執著。巴爾扎克筆下那個手握黃金不肯咽氣的可憐老頭--葛朗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而這種執著恰恰是極易使人墮入三惡道的牽引動因。

(六道輪回圖)(十二緣起圈) 

在我們所談到的十二緣起中的前兩個半緣起,也就是無明、行以及因識,能夠發生在你過去的任何一生當中。這三者被稱作牽引因,是因為他們是造就你這一輩子生命形態的主要衡量。 

當我們搞明白了導致我們如今生命形態的這前兩個半緣起,再接著講述發生在今生的後七個半緣起和發生在後世的兩個緣起就會容易的多,因為他們主要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似乎離我們更近和更易理解。 

因識受到業行習氣孕育的牽引功能,在人的前一生終盡的時候便會全面啟動,我們的生命在前生與後生之間,會有一段短至一剎那或長達四十九天的中陰身時期,據說在這個時期,中陰身為了找地方投胎,會在眾生交配的地方徘徊,

我們以胎生為例,假設中陰身的你看到有狗類正在交配,要是你沒有具備投生為狗的現行習氣牽引,那就沒有辦法進入它的胚胎,相反的,你要是有投生為狗的習氣種子起了現行,那你就會受胎狗身,不由自己,如果即將投生為雄性,就會被雌性,也就是母親所強烈吸引,而且會對父親產生厭惡感;反之,投生女身的則會被父親強烈吸引,而對母親產生厭惡感。

脫離了中陰身,你便進入了新母親的體內,那就是新生命的第一個片刻,這稱為「果識」,指的是新生命一開始對那一片刻的心識,果識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只持續到第四緣起~名色生起的前一刻。

名色由一個人乘船來表示,名是指一個生命受、想、行、識等四個精神範疇的聚集,色是指物質現象的聚集,一個生命的精神範疇搭乘在物質現象的船裡,這基本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的形態,也就是身心的開始,在生命胚胎的發育期間,直到五官長成之前都屬於名色,五官的形成成熟了第五個緣起「六入」,由一間空屋的六扇窗戶表示,六入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這六根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識的所依處,六識依賴這內六根來感知外部的六境,即色、聲、香、味、觸、法,當可以感知外部事相的六入,開始起功用的時候,第六個緣起「觸」,也就是接觸與感受,就順理成章的發生了,觸--在畫面中由一男一女的接觸來代表。大致上,這個圖格象徵的其實是一種分別狀態,當我們用一個由之前發生的業行習氣種子,所滋養出的心識經驗體,通過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接觸到外部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從而產生新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意和意識,這六識進而就使人能夠辨別物相為:使人喜歡的「樂」 ,還是令人討厭的「苦」,又或者是我們稱之為「捨」的中性的感受。

第七緣起~受,以一枝插入人眼的箭來代表,這種生動的方式描繪出,「受」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中心的事實,箭插入眼的強度,說明了苦與樂對於我們生活的控制程度,十二緣起裡的受指的就是在母體中的胚胎,通過六入接觸六境,第一次開始產生苦、樂、捨三種分別感受,一直到生命體能夠產生情欲興奮為止的這段時間。當然,也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受也發生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能夠讓我們產生苦、樂和捨的分別,並產生愛執的時刻。

雖然十二緣起尚未講完,但我們會發現,我們在不斷的接近真相。通過前面關於無明、行和因識這發生在過去時的前兩個半緣起,我們基本明白了,我們應該學會通過改變自己的業行進而控制自己將來的投生去處。

而通過瞭解「果識」、「名色」、「六入」、「觸」和「受」這四個半緣起,尤其是第六緣起——「觸」和第七緣起——「受」的發生原理和過程。我們對控制我們的身心業行,進而改變命運會產生更大的信心。因為這個發生過程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巨大的秘密。

那就是,既然我們對每一個當下的事物產生苦樂的感受,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行為,是依賴於前一個心識經驗體通過六根來感受六境所獲得的。那麼毫無疑問,我們由此所產生的新的心識也必將左右下一個心識的發生,進而再產生之後的業行,然後,再發生新的心識和業行,不斷連續下去。

其實這正是生死輪回輪轉不息的方式。但這也恰恰提醒我們,既然當前的心識永遠依賴於前一個心識而存在並作用於後一個心識,那麼這個深沉的心識也必然全部承載了我們以往生命中的一切所作所為,不僅將過去所有的業行因果表現為我們現在的身心形態。並且也會將這所有的業行因果投射於未來,讓我們的生命看起來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終結。這看起來正象一個圓圈上的一個點,你說它是起點還是終點?

藏傳佛教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士說:如果你想知道,你的過去世,看一看你現在的情況。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世,看一看你目前的行為。

所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大門,其實已經在向你敞開,那就是去改變「當下」的你自己,當你改變這一個點的時候,你改變的是你的整個生命圓圈。

也許,有人會對我們的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也許有人會從內心深處認可這個道理,對我們而言 這不重要。但請記住,這兩個態度同樣是業行,也都會產生下一個心識,結果也會導致兩種生命圓圈的誕生,你將如何把握你的當下? 也許當我們接著講完後五個緣起 你會更明白該如何抉擇。

(六道輪回圖)(十二緣起圈) 

第八緣起--愛,是指一個生命因為覺受到苦樂等分別而產生貪戀執著,「愛」以一群正在宴樂的人們為代表。這表現出人們趨樂避苦以及不願意減少捨受的欲求。雖然自打娘胎開始我們就能感受到愛戀執著,比如從小時侯的執著玩具到長大以後執著事業和愛情,但在十二緣起裡「愛」所強調的主要是能滋養業能,以牽引未來生的愛業。 

而第九緣起--取,則是對愛的一種更強烈的染著,在圖格中由一個正在採摘樹上水果的人來表示。正好像一首歌的歌詞一樣「愛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日記本裡頁頁執著,記載著你的好,象上癮的毒藥,它反復騙著我。」

在生命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有可能發生愛和取,將過去生的無明業因造成的今生果報再次轉化為未來生的因果潛能。 

第十緣起--有則是由愛、取所產生的充分成熟業力,發生在今生的最後一刻,能夠召感未來生的果報。在圖中由交媾的男女表現,象徵由愛著和執取所滋養的業因,已經全部轉化為潛在的業力,隨時能召感下一生的果報。簡單的說,「有」意味著不可更改的結果。 

(視訊短片) 

現在我們知道了在一個人壽命終盡時,由「愛」和「取」所產生的「有」對於未來生的果報有著特別強大的影響力,幾乎無法再改變。(視訊短片)不過回過頭讓我們想一想,既然我們當前的生命就好象這個生命圓圈上的一個行進點,而這個生命圓圈的特性是無始無終。那麼,我們理所當然的可以把我們當下發生的這個生命點,既定義為起點,也定義為終點。那麼必定的,十二緣起也都毫無疑問的可以發生在你的每一個當下。

當下,去學會改變每一個當下。從當代生物學和物理學的角度出發,我們的生命體本就處於每時每刻分散聚合的運動變化之中,幻生幻滅。只不過我們習慣性的把它執著為一個粗大的,可以穩定存在的連續體.我們的生命相對於之前的一個當下,現在的當下正處於分散之後的重新聚合;相對於之後的一個當下,我們的生命又正處於從聚合走向分散。經歷每一個當下,我們確實已經經歷了一次生死。已經經歷了一遍十二緣起的輪回。

所以,去學會改變每一個當下,當我們放下了這一個當下的愛欲執著,進而改變了我們的業行的時候,我們的生命會發生燦爛的變化。這決不是不可實現,如果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比如從「急功近利」到「無欲則剛」,比如從「睚眥必報」到「有容乃大」。那我們就能學會控制自己的習氣種子,不斷的趨善避惡,直至獲得究竟的安樂。 

我們要去學習懺悔以往的無明業行,因為「懺」表示你已經認識到以往處於無明愚癡的自己有多麼可笑,而「悔」則強調出同樣的錯誤今後不會再發生。但千萬不要把自己耽溺在「這是我的宿業因果,對此我理應如何」之類只會將事情向越來越糟的方向發展的話中。你想一想,如果以往的因果宿業不可更改的話,那我們又怎麼能做到像「愚公移山」或是「覺悟成佛」這樣的事呢? 
有些人認為信佛和學佛的目的和作用是為了造福來世,和今生無關。對於這個問題,前十個緣起的過程已經非常清晰的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無論你信佛與否,你都在不斷的改變著自己的每一個當下,進而塑造從下一個當下生起的未來。信佛學佛也是你改變自己每一個當下的手段之一,從這點上講,她和你去攙扶一個老人過馬路並沒有什麼差別。不同之處在於,因為佛法對於你的生命過程的認識是如此的清晰透徹,並且對於讓你的生命從沉溺輪回痛苦的此岸到安享解脫快樂的彼岸有著完備可靠的方法。那麼信佛學佛的人的生命將會從生死之輪中獲得什麼樣的超越,可想而知。

(六道輪回圖)(十二緣起圈) 

讓我們先回到十二緣起裡,等一會再接著討論如何解脫輪回的事。 

當我們暫時對於解脫輪回尚且力量不足的時候,那麼第十緣起--有,這個在人臨終時能召感未來生果報的潛在業力就會起作用,導致第十一緣起--生的發生。「生」指的就是新的生命,在圖格中由婦人產子表現,在十二緣起中,「生」指的是受孕的那一刹那,而不是指脫離母胎的時候。

有了生,自然產生了標誌著衰變毀壞的第十二個緣起--老死。圖中由抗著重擔的老人代表。十二緣起由盲眼老人開始,回歸到負重的老人。讓人確實感覺到我們的生命過程是如此不堪承受的迷茫和沉重。

讓我們再重複一遍這個因果輪回的過程,我們的根本愚癡引發貪愛和嗔恚,這三毒導致善與不善業的造作,而善與不善業又會進一步召感六道輪回。輪回生死依著十二緣起,即第一緣起--無明激發了第二緣起--行。行終止後產生於意識的習氣叫做因識,果識是因識所導致的投胎(這兩者的發生間隔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因識和果識統稱為識,這是第三緣起,新生命時期的開始叫做名色,是第四緣起。名色會發展成第五緣起--六入,這是胚胎的發育,當身體形成之後,就發展出第六緣起--觸。由觸而產生第七緣起--受。由受產生第八緣起--愛。由愛產生第九緣起--取。由取發展成第十緣起--有,也就是下一個生命開始前的最後一個階段。由有產生第十一緣起--生,下一個生命即從生開始。生再繼續形成第十二緣起--老死。

(影片没有:這個過程可以用三生來說明,無明、行和因識這前兩個半緣起發生於過去生;果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這七個半緣起屬於今生;生和老死這最後兩個緣起則發生於下一生。)

(視訊短片) 

當我們認識到輪回生死的過程,我們會看見自己一回又一回地流轉,或入善境或遇惡緣,或受痛苦,遍體鱗傷。我們一生當中曾經哭過多少回?如果一輩子所流的眼淚累積起來,要有多大的容器才能夠裝得下?要是連同過去生中的淚水一起合入,更是淚聚成海。同樣地,要是堆積起我們過去生中死亡所遺留下來的骨骸,勢必遠遠高過珠穆朗瑪峰。而這正是有情眾生的生命處境。 

(六道輪回圖) 

為什麼六道輪回脫不出死主--這個兇惡猛獸的掌持。死主到底是誰? 

其實當我們在讀解六道輪回圖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六道的不停輪轉,十二緣起的發生,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基礎--一那就是「我執」,也就是表現為愚癡的根本無明。無論你曾為人還是一隻小鳥,或是一個別的眾生,都有一個強大的自我執著在連貫著你的生命,比如我們常常會說「我覺得」、「我以為」、「我昨天」、「我愛你」等。輪回死主就是「我執」。 

六道輪回的過程講的越詳細就越複雜。但無論如何,只要當我們破除了我執,輪回的掌控者也就不復存在,自然達到佛陀所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磐寂滅」的安樂境界。 

(視訊短片) 

釋迦牟尼佛在顯現上也曾是很久以前的一位凡夫,像我們一般在輪回中轉來轉去。這位凡夫,最終脫出了六道輪回,同時還為其它欲脫苦的眾生,教授了脫苦的方法。佛陀並不強迫我們要依循他的教法。他只是在說:我也是過來人。我也曾經歷你現在身受的苦。後來我脫了苦。我脫苦的方法是這樣的如果你也想脫苦,只需依著同一條路走便行了! 

(六道輪回圖) 

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詮釋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苦、集、滅、道」四聖諦時,用了一個恰如其分的比喻來說明:一個人從生病、看病、吃藥,到最後重獲健康,醫生治病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一、必須知道病的本質;二、必須斷除病源,三、給藥;四、藥到病除。

關於這個對於我們生命的苦難有著完美的詮釋,並對人生如何擺脫這個苦難的輪回給出了詳盡的方法的四聖諦,我們已經明白了其中「苦」和「集」的部分,由無明我執生起的十二緣起的集結導致了輪回的苦難結果。輪回的因是「集」諦,果是「苦」諦。

既然發生輪回的工具是由貪、嗔、癡三毒引發的十二緣起的不斷流轉,那麼超越輪回的工具又是什麼呢? 

在生死之輪中我們無法找到答案,但在生死之輪的左上方,釋迦牟尼佛用手指著一段經文和一輪明月,告訴了我們出離輪回的道路和自在安樂的結果。

手指的經文內容大致如下:汝當求出離,得此佛說教。以恒堅實志,奉行此法規。如象推草寮,摧破死主力。當捨生死輪,滅苦盡無餘。

這段偈文教導我們看清六道輪回之苦,並生起出離之心,修持佛陀開示的教法,即戒、定、慧三學,便能像巨象般,將煩惱業苦如草屋般摧毀,進而降伏我執死主,脫離六道輪回苦海。 

這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中的「道」諦。得到涅盤自在的因是「道」諦,果是「滅」諦。「滅」諦由明月表示,代表無苦解脫的境界。 

位於圖頂部的佛陀早已脫離了六道輪回,得到了涅盤自在的境界。這讓整幅圖抹上了樂觀的色彩。圖畫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傳遞輪回過程的知識,而是要我們能善用這份知識,引導和提升我們的生命。 

終有一天,你的「我執死主」會被你自己的智慧和慈悲所摧毀,你的生命會因你的抉擇而愈發動聽。你的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貓狗除蚤特價品---益達胺(Imidacloprid)---成貓使用一次僅需0.2元

尊貴的上師~圖登‧朋措嘉措 仁波切

FB友陳征宇醫師20170210~0211地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