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證法師:永不休診的救度

---(2009-05-31 ---
 有兩種人善於報佛恩:一是善問,一是善答。

佛陀在世的時候,須菩提尊者請問世尊:『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世尊就說出了一部《金剛經》。阿難尊者看見佛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而恭敬地請問,世尊讚歎阿難尊者的提問,說道: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都因為你這一問而得到度脫,而說出了一部《無量壽經》。所以說,佛法中,『善問』與『善答』之人,最善於報佛恩。

恩師上道下證法師給臺灣大學晨曦學社念佛組彌陀要解學習班的教導中,答覆極樂童子的提問,所作的開示,留下了二片極為珍貴的迷你光碟。時間是在西元2002年的67月間。這二片迷你光碟的開示,雖然是以問答方式演說,但是恩師卻很巧妙地把她一生對淨土法門和彌陀要解的深切體悟,毫無保留地全部融匯在其中。聽聞過的一位蓮友說:

『反復聽聞,修正了自己過去錯誤的想法,心安定很多,不會再時常心慌慌地。而對佛力、對佛號功德、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頃刻間大為增長。心境安定、法喜充滿、前所未有。生活中也比較能夠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因此,對佛、對師父充滿了感恩之情。』

猶記得恩師往生前幾天,身體已經十分虛弱。一日,恩師從床上坐起來,兩眼定定地望著窗外搖曳的樹影,喃喃地自言自語說了好幾遍:

『佛法該講的我都講啦佛法該講的我都講啦……_

表情很認真,像是有點疑惑,又像是思維著哪些佛法該講而沒講。現在回憶起這一幕,特別感受到這二片迷你光碟的開示,似乎就是恩師最後最殷切的叮嚀。

開示的片段,于恩師往生後,在蓮子護生協會的放生現場播放,持續至今,將近三年。海內外的蓮友們紛紛洽詢,都盼望能夠出版流通。屆臨恩師往生三周年,眾人真實發心、齊心合力、出資出力,製作出版,敬奉大眾。

這二片迷你光碟的開示是恩師答覆童子的提問,但是並不是現場及時問答,而是恩師從要解班上課的錄影中,找出童子們的問題,或者是有偏差的說詞,逐一答覆和指正,而錄成此二片迷你光碟。因此,光碟中,有問話人的音聲,以及恩師答覆時親切地呼喚著童子的名字。為了尊重個人隱私,問話人的音聲已經由他人重錄,再剪接上去。名字亦隱去,而以『這位童子』來代替。

這二片迷你光碟,恩師來不及命名,也來不及分段落並加上段落標題,也沒有配樂。這些都是製作小組加上去的。而永不休診的救度這個名字,是恩師當年出版《毛毛蟲變蝴蝶》的時候,為該套光碟所取的候選名稱之一。製作小組覺得永不體診的救度這個名稱,很能代表恩師的心意,於是就用來作為本套光碟的名稱。關於段落標題則是依據謄寫出來的文字稿,反復閱讀、反復體會,什麼是恩師每一段落要表達的重點,再儘量引用開示中原來的文字作為標題。至於配樂則是以「有助於聆聽」的原則來製作。

本套光碟之製作承蒙王炯如老居士,慈光圖書館朱館長家豐指導,特此致謝。並感謝歐維音樂公司擔任後制工作,感謝梵雅公司和智略數位廣告擔任美術設計。也深深地祝福每一位有緣聆聽的朋友,阿彌陀佛


製作小組釋道祥魏瑞雲蔡碧秀黃行發

謝清佳卓敏枝侯正德林麗雪

敬啟
西元二O O六年六月

第一章

前言——說法對『法』不對『人』

當下清楚明白的心

阿彌陀佛諸位極樂童子:

我們有緣相聚,就是為了學佛法,真正契入佛的知見。因為大家在要解學習班上,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關係大家的法身慧命,所以末學非常慎重來聽聞、作答。

每一個童子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都是發心要作佛,才每個星期六不辭辛苦來聽法。如果不能解除大家的疑惑,讓大家確立往生真正的信願,那麼就是末學的錯;大家有任何不懂,就是末學沒有負責講清楚。你們大家都沒有錯,錯是在我。末學在這裡所講,一切都是為了『法』,主要是為了把『法』表達清楚,並不是在針對各個『人』。我們講法是對『事』不對『人』,對『法』不對『人』,這個基本原則請大家先把握。

每個童子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都必須要把信願的問題弄清楚,才能回到極樂世界的家。因為幾乎每次大家上課的VCD,送到末學手上,都已經是事隔一兩個星期,有時候甚至兩三次的VCD一起給末學。所以再和大家提起時,事情已經過了二七,甚至三七,即使是很嚴重的問題,大家也已經印象模糊了,不知所云了。因此末學每次作這種課後的追蹤更正,都很像在超度亡靈;很像人死後,才在做一七、二七、三七,而亡靈已經不知道流亡輪回到哪兒去了,才在後面追蹤呼喚:『亡靈啊,回來領受阿彌陀佛的好意救度吧!』而召了半天,也不知道魂有沒有召回來。

末學常提醒安安老師,如果當場沒有警覺,提起佛號,提起覺性,清楚明白,就等於臨終時迷迷糊糊,『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事後才要再補救,已經是中陰身超度了。中陰身叫得回來超度還好,否則就下輩子、再下輩子,千身萬劫了!我們要認識清楚,臨終也只是和平常一樣的,一刹那、一瞬間而已,錯過了就是中陰身了,就是下輩子了!所以我們現在不要常常說:

『我當時因為怎樣才怎樣啊!』

『我當時愣愣的沒發現啊!』

『我當時沒有弄清楚啊!』

『我當時不知道啊!』

或是『我當時一緊張,就……啦!』

要知道,當時已迷糊,那就是中陰身了;如果中陰身又糊塗,那就下輩子了!要記得,臨命終又不能重演,又不能像拍片重拍,說:

『我剛才糊塗,死錯了,現在再更正、再重來,重新死一次。』

下輩子可不是安安啊,當當啊,棒棒啊;可能是『汪汪』,或者是『恰恰』,你可能作『笨笨哪!』這樣聽起來像開玩笑,事實上,是蕅益大師說令人心寒的嚴重問題。請大家提高警覺,當場就要用清楚明白的心念佛,不要培養迷迷糊糊、散散亂亂的習慣。

弄清楚:為什麽要難過

一位元童子說接到末學的電話傳真,覺得末學不同意他的看法,並且感覺末學很慎重,他滿難過。首先要說明,並不是這位童子沒有請末學吃冰激淩,所以末學要和這位童子意見不合,或是故意要吹毛求疵,找這位童子的麻煩,讓他晚上睡不著覺。而是印光祖師對這樣的問題,非常地注重,末學必須負責把法講清楚。

他說他滿難過,真是對不起,讓你們難過。上次到嘉義來,末學給大家一些責備,結果大家都忘記『佛佛相笑』,都『佛佛相哭』,覺得很難過。

我們學佛的人,要有清楚明白的心,連難過也要弄清楚——自己是為什麼難過問題的根源在哪裡當有人不贊同我們,我們為什麼難過這難過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狀況:

第一種,是覺得自己有錯的地方,有沒有做好的地方,對不起自己的佛性,這是慚愧的『慚』。

大家學過《百法明門論》,一定知道『慚』和『愧』是兩種不同的心所,而且是很好的善心所。佛說:

『慚恥之服,于諸莊嚴,最為第一。』

什麼叫『慚恥之服』呢『服』是『衣服』的『服』,就是慚愧、感覺羞恥這樣的衣服,在各種莊嚴的衣服裡面是最為第一的。、也就是說,覺得對不起自己的佛性、覺性而羞恥,這樣的心態就是起自於佛性的自覺,這是開發佛性,進步的原動力;所以佛說,穿上這種慚恥的衣服就是最莊嚴的。如果是因為自慚而難過,雖然一時難過,卻是很值得恭喜的,十方諸佛都會為我們歡喜。

第二種難過的狀況,就是:如果覺得因為自己有錯誤,會對不起別人,給剮人不好的影響,這就是覺得愧對他人。

『愧』是『有愧於他』,和『慚』——『對不起自己佛性』,意思有差別。

所以一般是講『慚自』、『愧他』。『慚』和『愧』是兩種不同的心所。不論是『慚自』或者是『愧他』,都是佛性自覺的功能起用了,也就是有『始覺』了。『慚自』和『愧他』的難過都是莊嚴而值得慶倖的,也是善心所,有這種心就會改善,就是進步的原動力。這一時的難過馬上會雨過天晴,會越來越好。

第三種難過的狀況,是覺得自己並沒有錯,甚至是相當好啊,是別人錯怪了我,找我麻煩啊;因此感到很無辜、很冤枉、很憐惜自己,所以才難過。

這種難過就是以『我執』為出發點。以佛法來說,也就是一個錯誤的出發點,等於是箭在弓上,就已經擺歪了。大家都知道,學佛的方向就是朝著『破除我執』前進。在佛法當中,我執越輕的,地位越高;我執越重的,地位越低。所以,假如是以『保護我執』為出發點的難過,除了增長煩惱和障礙,在修行上實在是毫無意義和價值,甚至會越來越倒楣。

學佛一從根下手

我們有緣在一起學習佛法,而佛法廣大無邊,浩如煙海,我們有機會講的法實在是很少很少。最善於說法的是佛,佛尚且說,他講的法,如果比喻成手指甲上面的塵土,那麼還沒有講的法,就是有如大地的塵土。既然有機會講的法很少,那麼最重要的就是要提綱挈領,把握重點,指出一條正確的方向,和把握正確修學的態度。也就是要從根下手,方向、態度對了,就成功一大半,否則就註定要失敗。

聽起來好像只有樂樂記得向安安老師致謝、致敬,樂樂這種存心和態度很好,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樂樂菩薩護持大家學佛和長年的『能量補給』,十多年來發心主持大家的『吃門』,這個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體諒的。大家每次都一定要記得感恩、致謝哦人如果不能感恩,就不如禽獸囉

淨業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_』如果自己在這方面沒有下工夫力行,沒有真的實踐出來,既不能體會這麼親近的父母恩、師長恩,更要如何真正體會遙遠阿彌陀佛的恩惠呢沒有真正體會,那麼嘴裡所說的就是抽象的空名詞。

事實上,沒有實踐一定會吃大虧。為什麼呢沒有真正體會出佛恩的人,是不會有真信心的,更不用說是深信,連淺信都不會有,所以結果會障礙自己的信願和往生。

我們也講過,自己對人不慈悲的人,很難以相信佛平白無故會對我這麼慈悲,所以自己不行出慈悲,一定會障礙對慈悲的信心,結果會吃大虧。

沒有行不能叫作真信

另外,五月十八日另一堂課,末後有討論到『深信吾人心性』這個問題,大家記得嗎末學先提醒大家一點:我們都只是由文字語言,知道阿彌陀佛就是我的佛性,知道我們有佛性,知道念念相應就念念佛,這只是『初步聽說』,很皮毛地知道而已,和『深信』是有天壤之別的。

我們聽說是聽說了,知道好像是知道了,知道我們有偉大的自性,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的本心,可是身口意平常所行出來的都不是這麼回事;雖然知道我本是佛,很可惜現在做出來都還是阿修羅啦、糊塗蟲啦、貪心鬼的樣子。

依蕅祖所說的原則,沒有行的是不能叫作真信的,當然更談不上是深信。童子要注意不要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雖然講高深的道理,還是要從基層做起。不要講高深的道理,講得好像是法雲地以上的菩薩,但是事實上連淨業三福的第一福都沒有做,這就可憐了。請記得:沒有在行為上行出來是不能叫作有信的。

『自』的定義——我相的『自』,還是自性的『自』?

我們要注意檢討,當在用一個名詞的時候,心裡對這個名詞的認識和定義是什麼。

比如一般常常說,要靠自己啊,靠自力啊,很顯然,這個靠自己的『自』,通常指的並不是『自性』,而是我執產生的『我相』。

所以這種靠自己、靠自力的思想,也不是蕅祖『五重玄義』裡面講的『信自』。

相反的,講要靠佛力、靠他力,這個『佛』和『他』才是指自性,才是『信自』的『自』。也才是蔓祖講的『了他即自』的『自』。大家要弄清楚,不要含含糊糊哦!

蕅祖說:『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這個『自』可不是『我相』這個自己哦!『了他即自』的『自』,是『自性』的『自』。請大家不要草草率率的,很快地就以為『了他即自』這個『自_』就是小水泡的『我』,很快就在『佛』和『現在的我』畫上一個等號。大家要很小心,有人經常開口閉口就說:『那我就是阿彌陀佛啊!』其實,心中所認為的我,還是『我相』的我,並不是『自性』的我哦!

請各位童子要特別注意哦,有時候這種說法很有弊病。因為這樣想、這樣說的結果,並不是直下去承擔起阿彌陀佛幫助眾生的慈悲,而是反過來產生反效果,變成貢高我慢、妄自尊大,以為我是圓教的根機,我已經很了不起了;甚至以為我已經修成阿彌陀佛了,我的成就已經跟阿彌陀佛一樣了,神氣得不得了哦。不知道阿彌陀佛從因地修行就是非常謙卑,非常恭敬地低頭尊重承事一切眾生,才成就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因為童子很勇於承認過失,很勇於改過,很願意改過,所以末學才直接講哦。大家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而只有心真正和阿彌陀佛相應了,才能回極樂世界哦!

感謝提問的童子

《無量壽經》當中有提到,阿難尊者為了讓未來的眾生能夠破除疑惑,他就提出了問題。他說並不是他自己有疑惑,而是為了讓大眾破除疑惑,因為他提出問題,佛就答問,講清楚了,未來的眾生才能明白。這位童子大概自己是不會有問題的,對佛是有信心的,但是他會給我們出這樣一個考題,這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讓我們更深入蕅益大師的文意;有機會拜讀印光大師的開示;更清楚明白『仗佛力信願念佛』和『靠自力念佛』的差別;也有機會反省自己求學的態度、聽法的態度是否太含糊;還有面對境界的時候覺性是不是有起用;反省自己聽法的專注和明晰度。

我們要瞭解,境界的考題當然可以是是非題,我們絕對不能說考題有錯誤,考題本來就可以是是非題,看我們要怎麼答,看我們應考時覺性如何起用。大家很有緣,在一起互相切磋,所謂互相切磋,『切』就是『切掉錯誤的觀念』,『磋』是『磋掉一切的障礙』。這樣才能通達無障礙,和『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相應。

『靠自力』和『靠佛力』——『通途法門』和『淨土法門』——『豎出』和『橫超』

印光大師開示,講到『自力』和『佛力』的差別,講到『靠自力』和『靠佛力』的差別,他老人家講得非常地重,非常地嚴厲,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只是大家難以納受佛的知見,必須要經常的熏習,真正入佛知見,才不枉費花時間在這邊學習要解。

一位童子說:

『阿彌陀佛的願力也是幫我們鋪一條去成就的路,這只是提供我們增上緣去修行,那就是說,至於要不要了生死,是我們自己的業,自己要去解決。』

這個見解在『通途法門』來講是對的,但是在『淨土法門』來講,還需要修正、補充。『淨土法門,佛不只是給我們鋪一條路,佛親切到連電梯都為我們做好了!』

印光大師有幾段開示,我們修學淨土的人不可不讀。印光祖師教我們一定要知道——要瞭解,仗自力的話,只要還有一絲一毫的惡業,就不能出離生死,何況是有很多惡業!

大家應該都知道,佛教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通途法門』,通途法門也就是『豎出法』。這位童子有給齋戒學會畫了一個圖,圖上畫竹子,竹子裡面有一隻蟲想要跑出來,竹子裡面的一隻蟲要出來,豎出就是直的往上一節一節突破,到頂端才能出去。這個『竹中蟲』的比喻,大家都知道。豎出就是直的出去,一節一節地突破,這大家也知道。而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一個特別的法門,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一個特別的法門,它不是『豎出』,才叫作『橫超』。在要解裡很多地方講到『橫出三界』,橫出就是靠他力。阿彌陀佛已經從外面把這個竹子挖了一個洞,竹子裡面的蟲只要相信從這個洞出去,就成了,它又願意出來,一鑽就出來了。

一般的法門是佛指出樓梯,畫出地圖,修行的人要靠著自己的腳力爬樓梯;爬到哪一層就算哪一層,如果中途爬得很累了,或是死掉了,可能又會咕嚕咕嚕滾下來;等到下輩子醒過來的時候,再重新爬,至少也得爬三大阿僧祗劫,才會到頂層。所以在要解『五重玄義』第四『明力用』那一段,有講到:

『頓悟正因,僅為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於佛階。』

這就是爬樓梯的修法。頓悟正因,也只是出塵的一個階梯而已,還要生生不退,才可期望登上於佛那一層樓啊。

蕅益大師就特別強調,淨土法門的力用是千經萬論所未曾有的,這種爬樓梯的方式是不能和淨土法門同日而語的。

打比方說明淨土法門——坐電梯

下面我們打個比方來說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坐電梯』,不論是腳力很好的,或是腳受傷很難走的,或是坐輪椅的,或是用推車送的病人,不論是好人、壞人,只要有信願,搭上去,把門關好,不要一腳在電梯裡,一腳又在外面;看准按鈕,一按就可以到自己所選的那一樓,要上上品的就選頂樓一按,而下下品就可以滿足的,也可以選按下層的樓,要高要低,隨願而到,電梯都平等運載。坐電梯當中,可以背行李,也可以不背行李。要輕鬆一點的,就不要背行李,行李通通都放在電梯上,讓電梯去載。假如非要辛苦不可的人,就儘管大包小包地背在自己肩膀上也無所謂呀!最輕鬆的連一個行李也不必帶。坐電梯比爬樓梯省力,又直接了當很多,又快很多,所以叫作:『至簡易,至直捷。』

然而要明白,電梯是阿彌陀佛造好的,不是我們的功勞哦!讓我們能上升的電力,是彌陀大願力,根本不是我們的本事,不是我們的努力哦!我們只是由電梯的指示牌知道電梯在哪兒,我們只是相信電梯的力量可以背負我和一切的行李,願意搭上,真的跨進去而已,搭上就是信願啦。在這個比喻當中,我們把『相信電梯能夠負載我們和一切行李』,比喻為『相信阿彌陀佛佛力能夠荷擔我們』。把『願意搭乘電梯』,比喻為『願意往生的願』。在這個比喻中,我們把『跨步進電梯』這個動作叫作『行』,當然要實地有跨步走進電梯才叫行啊,我們把『跨步進電梯』這個動作代表『念佛』。

進電梯要兩腳一起進去呀,不能一腳在裡面,一腳在外面;一邊又想要去極樂世界,一邊又放不下娑婆世界。一腳在內,一腳在外,當然上不去啊。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可以說『願』還不具足啊!到底是要不要搭?要搭又像不搭,說他是不搭,他又像要搭。就這樣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卡在電梯門口,電梯門一關,正好夾住,又不上又不下,夾得很痛苦。這就是有願又像沒願,沒願又像有願,拿不定主意,這是沒有用的。這樣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到底是要靠電梯的力呢?還是要靠自己走路的力呢?又不敢靠電梯的力,又很怕靠自力會很累,又不是靠他力,又不是靠自力,也不敢放心地跨步走進電梯,這樣當然不算有行啊!在行為的表現上,又不像要念佛,又不像不念佛。說他有念佛嘛,他又不專心,都胡思亂想,罣礙一大堆;說他不念佛嘛,他又好像知道要念佛,否則沒有什麼好路可走。

這種一半在內,一半在外,有願又像沒願,有行又像沒行,這種人,說老實話,不能算『淨土宗』,只能算是『騎牆宗』,也就是騎牆派的。一腳在電梯裡面,一腳在電梯外面,不但不能上去,還要抱怨說這個電梯的門把他夾得好痛苦,其實是自己沒有信、願、行,不能夠幹乾脆脆地走到電梯裡面。

仗他力的念佛——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藩腳處的上升。

關起門,再按一下上升的按鈕,按上升的按鈕就是念佛啊,電梯就依著電力而上升了。我們其實只要安住在電梯裡面,不要離開電梯,注意那個按鈕,是不是按對了向上的方向,那麼自然就會一層一層地上升。我們歡歡喜喜地隨順電梯,電梯上升,我們就跟著上升。感謝電梯,一直搭乘著就好了,並不一定要在電梯裡面一直背著好多好多的行李,又一直忙著踏步踏;以為是自己背很多,很用力踏步踏,這樣電梯才上升的。也不是在電梯裡面,忙著撞牆,才表示自己很用力在修行。

仗他力的念佛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落腳處的上升。

請注意哦,搭電梯並不是沒有上升的『行』,並不是沒有上升的實際行動,就是說,搭電梯並不是不念佛;而是在念佛上升當中瞭解——我之所以能上升,是因為彌陀的願力而上升,並不是我的本事!這樣的心態完全拋棄了自我意識,體認阿彌陀佛的願力,體念電梯的功勞,就很感恩,而且很輕鬆,沒有自我的成敗得失,就不必罣礙,就沒有我執的痛苦,也不會狂妄地以為:能上升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大家要瞭解哦,即使在電梯裡面,很有壓力、很辛苦地背著很多行李,又忙著踏步踏,這樣的到達,其實也還是電梯的力量,並不是因為自己很辛苦、努力背,所以才上升的。

仗著自力往生的思想和心態

有些人雖然念佛,但是他的觀念中都認為,都是我自己的努力,我自己努力要修到『證一心不亂』,我要得一個『念佛三昧獎』,甚至認為都是我自己很修行,消息很靈通才能夠搭上這班電梯,或是認為都是我度了好多人,帶了好多人來搭這個電梯,都是我的功勞。其實我們以前推病人的推車上電梯,上了電梯,其實他和我和推車都是由電梯來負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負載,根本就不是我的力啊!

像前面所說的,認為都是我自己努力,我自己要努力得『一心不亂』,我要得個『念佛三昧獎』,這樣的觀念只是多背了一個『我執』的煩惱、行李而已,這就是淨土法門當中,認為是仗著自力往生的一派的思想。這樣的想法,只是比較累、比較苦而已,其實也不會得到什麼。如果說要得到什麼,可能是得到『壓力獎』吧一一得到很多自我的壓力。

這樣的想法,也不會比仗他力的,歸功於電梯、心存感恩的人更早到;也不會比歸功於電梯的人更舒服。現代人處處強調要自由,好吧,大家要選擇自己爬樓梯,依通途法門來走;或者是要坐電梯,隨各人自由選擇。假如選擇搭電梯,那麼同樣會到,用哪一種心態會比較舒服,這也隨大家自己去體會。

念佛遇向,要看對方向

再說,搭電梯如果不按上升的鈕,也是不會上升;如果按錯了鈕,按到下降的鍵,也可以到地下室去;這是說,念佛迥向,要看對方向。搭上電梯,要關上門,是說要『都攝六根』。看上升的鍵一直亮著,這是表示說一直攝心在念佛,一直有信願的光。同樣是信願念佛,如果觀念對了,心態對了,就很輕鬆愉快;否則的話,連念佛這麼舒服的事情都會變成是壓力。

我們在這裡讀要解,就是在看電梯的說明書和電梯的指示牌,以便瞭解電梯的好處,弄清楚電梯的位置,真正找到電梯,勇敢地走入電梯裡面,而且搭得很舒服。不用很緊張,在裡邊兒一直撞牆,跟電梯對抗。隨著電梯的升高,雖然我們還是凡夫的肉眼,也變成可以看得又寬又遠,這幫助我們瞭解,到了極樂世界,由於佛力的加被,我們會得到天眼通、神足通等等。本來我們凡夫的肉眼、近視眼,站在地面上是看不遠、看不寬的,乘著電梯的電力,乘著電梯的功能,我們登得很高,看得又寬又遠,那就像天眼了。這不就是阿彌陀佛以他的願力,電梯以它的負載力,除掉了我們看不見的障礙嗎?

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一位童子認為:『念佛,佛不能幫我們背業』,師父作了以下的開示。 大家記不記得,講到:

『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蕅益大師在這一段末後說:

『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請問大家記得這一段嗎?蕅益大師講到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到了極樂世界都能得到三不退,這種奇特的事情是怎麼來的呢?蕅益大師特別說:

『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請大家先確定要解有這一段,先了解,才能知道末學在傳真上所寫的是什麼。

而一位童子在那一堂課裡面提出了一句話,他用唯識學的常識,說:

『五逆十惡的人,伏惑往生,往生到西方以後,是因為沒有退緣,所以他的惡種子不起現行;又能夠聽聞鳥說法,熏善種子,所以才能夠得到不退,並不是阿彌陀佛把他的業障背走了。』

這樣的結論,好像是跛腳的人搭著電梯,從地下室搭乘到頂樓,接受頂樓的招待,然後又說根本不是電梯和地主的功勞。而令末學驚奇的是,全班的童子竟然沒有人發現、提出問題。這就表示大家有共同的見解,正是不肯定佛力、不信佛力的思想。如果大家都認為並不是阿彌陀佛把他的業障背走了,等於是否定了『彌陀之大願』、『持名之奇勳』;否定彌陀把業障背走,也是否定了自己心性的功能。用一些唯識的名相,導出了這個結論,也是不了解,在唯識來講,『阿彌陀佛』正是『轉識成智』的意思。念阿彌陀佛轉識成智,豈不是阿彌陀佛把業障背走了嗎?

請大家注意:『並不是阿彌陀佛把他的業障背走了』,這一句話接在這裡,可以說正好和蕅祖所講的:l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正好是背道而馳,大唱反調。這都是末學不好,沒有負責把義理講明白,以致於大家會有各種的盲點和誤會。因為往生的信願,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課題,希望童子們都以善財童子純真的心,放下我相,放下面子,好好來體會。

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這也不能怪大家不信,因為釋迦佛一直說難信,一直說甚難甚難。而且六方佛還通通都出來出廣長舌相,來勸大家要信,表示這本來就是很難信,否則何必要一勸、二勸、三勸、四勸呢?而且還六方佛、十方佛都總動員通通跑出來勸,可是眾生還是連佛出來勸,都不理睬啊,都不信啦。蕅祖到後面才說『頑冥極矣』。蕅益大師在要解『流通分』,『勸行流通』那一段,說: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蕅益大師說,阿彌陀佛把他成佛的偉大成果,果覺的全體,無條件通通送給我們這些濁惡的眾生,這是諸佛所行的境界,這是只有佛做得到的境界啊!所以也只有佛和佛能夠彼此互相完全了解,根本不是我們九法界用『自力』所能夠相信、所能夠了解的。請大家注意,九法界就是從我們這些可憐的凡夫一直到等覺菩薩。連等覺菩薩用自力都不能夠相信、了解,所以也不能夠怪任何人不信,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九界自力所能信解的。

能信解是佛力的加被,能信的人是這一生要作佛了。以前我們曾經開玩笑說,要『九怪』才能往生,因為大家都不能信,九界自力都不能信的事,他竟然可以信,那就很怪啦。要很怪的人才會往生,一般普通人都是留在娑婆世界輪回啊。

阿彌陀佛大願的荷負

請大家注意,『阿彌陀佛把他的業障背走了』,是安安老師在講前段的時候所用的句子,這是用來表示彌陀大願荷負眾生,一種擬人化的文學表達。這個意思當然不是說:把業障裝在一個包袱裡面,然後阿彌陀佛把它扛在肩上走;這只是表示彌陀大願荷負眾生的意思。假如童子們認為並不是阿彌陀佛把業障背走了,那麼阿彌陀佛背不動,要自己才背得動;豈不是說小水泡比大海還要厲害,豈不是認為靠凡夫的自力比靠佛還可靠? 蕅祖在要解裡面告訴我們:

『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

可能對要解不熟的童子,又會不知道末學在念什麼。我們稍微講白一點,如果不想歸功於阿彌陀佛,不想推崇『他佛』的功德,其實就是還有『自他對立』的見解;如果還偏重於『自佛』這種理論,反倒落入『我見』的顛倒思想。蕅祖說,這就是不了解『全他即自』的奧秘;也就是不了解——阿彌陀佛是我本覺,阿彌陀佛正是我的自性。

很多人修行,懂得把小水滴融入大海,成為大海,懂得全身靠倒阿彌陀佛,把一切的功德利益都歸功於阿彌陀佛,都認為是阿彌陀佛大願的荷負。這種態度正是破除凡夫『我執』的最妙方便。因為念頭一歸到佛,就是直接打破小水泡,投入大海,就立刻進入佛法界;否則樣樣都以為是自己的本事,是自己的功勞,是靠自力成就,常常把佛法當作化妝品,拿來裝飾自己。學佛變成增長我慢,學佛越久,我相就越大,我執的病也越深、越重,這是非常倒霉的事,和佛法『破除我執』的方向背道而馳。

釋迦族的故事——『靠自力的忏悔』和『至心念佛信靠佛力的忏悔』

這位童子解釋,他所以會導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看了一個影片——『釋迦族的故事』。他由這個故事認為釋迦佛既不能夠替釋迦族背業,因此就導出了『我們念佛,阿彌陀佛也不能把我們的業障背走。』這樣的結論。所以會導出這個結論,是因為忽略了當時的釋迦族和我們以信願來念佛,這二者之間基本上因緣、條件就不一樣,因不同果當然就不同,怎麼能夠依此類推呢?

當時另一位童子有檢討何以釋迦族不能夠得佛力幫忙的原因——要檢討釋迦族有沒有忏悔業障,有沒有和佛相應。這個思考方向是對的,她有考慮到這兩件事因緣條件根本就不一樣。因為這位童子所講的,是要檢討釋迦族有沒有忏悔業障,在這裡我們還要再加強、再了解,一般靠自己力量的忏悔和至心念佛、信靠佛力的忏悔,在力量和功用上還有很大的差異。

在經典上有講到一個故事,有一個沙彌,他聽到一位老比丘在誦經,他覺得他誦經的聲音很不好聽,就罵他說:『你誦經的聲音像狗叫一樣!』

這位老比丘是證果阿羅漢。大家要特別注意,證果阿羅漢在誦佛經的聲音,在一個有驕慢心的凡夫聽起來,可能也覺得很難聽,就隨便開口罵人。罵得洋洋得意,沒想到罵了聖人,罵了證果阿羅漢。阿羅漢額頭上面也不會寫阿羅漢啦,也不會名片上寫著『證果阿羅漢』,所以凡夫眼睛是看不出來的。

這位阿羅漢老比丘就告訴沙彌,請他趕快忏悔,否則毀謗聖人的業報是很重的。這位沙彌也嚇了一跳,他趕快忏悔,他不是念佛,他是自力的忏悔。緊急忏悔之後,免掉了毀謗聖人要墮地獄的果報,但是還是墮為狗身,作了五百世的狗。

由這個故事知道,靠自力的忏悔,忏悔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要痛哭流涕才達到下品忏悔。可是我們一般忏悔根本就沒有那麼痛切,有時候只是口頭隨便講講,連痛哭流涕這種下品程度都不到,所以很難發生忏罪的功能。

上品的忏悔要忏到雙目流血。自力的忏悔,就像衣服上有很骯髒的墨汁、油垢,隨便用水洗一洗,其實是洗不掉的,可能是變淡一點罷了。而念佛、信靠佛力的忏悔,就像是用了強力去污劑,強力洗潔劑,那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釋迦族的故事——沒有信願的心念,不能夠信受佛的好意,所以不相應

一位童子認為這個故事是教人不要造業。其實這個故事,含義甚深甚廣,教育方向也有很多層面,不只是如此而已。佛經當中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含義甚深甚廣,但看各人如何領會,深者見深,淺者見淺。

當時的釋迦族他們對自己過去所造的業沒有了解,沒有了解也沒有承認、沒有忏悔,甚至還一無所知;也不知道自己有佛性,可以『苟一念回心』。而且雖然釋迦佛是他們的親族,他們對佛並沒有信心,根本就不認為佛能夠救他們,也不相信佛能夠代替他們背業。這樣沒信心的狀況,當然也不會願意接受佛的好意救度。所以和佛是親戚,很親密也沒有用。沒有信願,就沒有用。

但是假設他們能苟一念回心,狀況當然就不一樣了,歷史就要重寫了。我們要了解,『萬法唯心造』,這是佛法的基本道理。他們的心念是沒有信願的心念,當然會造出沒有信願的結果。縱使佛本來是能夠背業,能夠救的,但是他們沒有信願來接受,等於是自己堅持在業力的頻道,要照業力來受報。這並不是佛不能背,不能救,是自己不能夠信受佛的好意,所以不相應。就好像明明可以坐船渡海的嘛,明明船可以背負他們的體重和一切行李;但是對船沒有信願的人,就會堅持要自己游泳啊。這不是船不能載,是自己不信,不願意乘船,是自己選擇要游泳淹死的,可不能怪船不能負載。

對於沒有信願坐船的人,船當然是不能載他,不能載他的行李。但是對於有信願坐船的人,船當然可以載他,包括一切行李。

另外還有一種人,他是說有信願坐船,可是坐上了船,他還是不太信任,他覺得總要自己背一些。所以坐船的時候,就把行李背在自己的肩膀上,一邊坐船,一邊背行李,總覺得,這部分的行李不能給船載啊,還是我要自己背著。就這樣坐在船上,也覺得不能全部讓船載,我這個屁股總不能坐在船的椅子上,要這樣半蹲,還要背行李,這樣坐船就坐得很辛苦啰。坐得很辛苦,累得半死,還說這個船哪,不能替我載,所以我很辛苦。坐到最後,這種坐船比走路還辛苦,於是就說坐船沒有用,所以就跳海了。世界上,多得是這種人——自己不敢放給船去載,行李也不敢放給船載,自己又背又半蹲,蹲得好辛苦,結論就是:船不能載,然後比走路還辛苦,所以要跳海。這樣的見解,說他沒有信願嘛,他又有信願要坐船;說他有信願嘛,他又不敢把行李、把重量交給船。這到底是有信願呢?還是沒信願呢?各位童子,自己判斷。

這個釋迦族的故事,釋迦滅族了,其實並不是釋迦佛不能救釋迦族,不是不能替他們背負,是釋迦族他們沒有信願。假設他們當時對佛有信心,願意一心念佛,苟一念回心,這一段歷史就得重寫了,故事的結局就會改變。這就等於改變頻道,由業力的頻道跳到佛的頻道;像我們看電視,選台一轉,影像相節目必然完全改變。萬法唯心造,心念是有信願的心念,就會出現被佛救度的影像,這是萬法唯心造的道理,也是念佛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當時的釋迦族,也是依萬法唯心造的道理。然而他們是『是心不作佛』,所以當然隨業流轉,他們選擇業力頻道。如果我們是信願念佛,『是心作佛』,當然作佛就不造業,念佛就不念業,念佛等於用一個佛的念頭,轉掉一切造業的念頭,這當然是等於:是佛把業背走了。

『應身佛』和『法身佛』——法身佛有十力威德

在末學看起來,釋迦族的故事,並不只是一個叫人不要造業的小故事,它也不是在告訴我們,佛沒有辦法替我們背業。我們要了解:藏、通、別、圓不同根機的人,所認為、所了知的佛,程度也有相當的差異。講到佛,大家都知道,在藏、通、別、圓四教中所說的佛,同樣名為佛,其實程度是大大不同的。所以藏、通、別、圓不同根機的人所認為的佛,程度也有相當差異,能力也有相當差異。當然各人心目中所了解的佛,所相信的佛,能力也有相當不同。

如果大家自己看書,或是聽講經,很可能有聽過,說佛有『三不能』——佛有三種不能的事:第一,不能免掉定業;第二,不能夠度無緣的眾生;第三,不能夠盡眾生界。大家要注意,這是指小乘教的『應身佛』而言,因為小乘教眾生的根機,所能信的程度只是如此而已。如果是對大乘的『法身佛』而言,就沒有這三種不能!

很多小乘教的人,他們根本沒有聽過他方佛的名字。要解裡告訴我們,『定性二乘,不聞他方佛名。』像藏教的根機,他可以破我執,了生脫死,但是法執還完全都在,他還不知道萬法的本源是什麼,不知道萬法的本源是『自心』,他們可以說連『無明惑』這個名字也沒有聽過,更何況『破無明顯佛性』呢?要解也說到:『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他們所了解的佛,不過大約是阿羅漢的能力而已。很多小乘人,不了解大乘教的佛有無量神力,有十力威德。

因為大乘教的佛已經徹證心性之體,證到整個法界就是自己的心。就好像徹底由夢中醒來,知道夢中的一切都是心的投影,不但夢中的我是自己的心所變,連夢中的別人啦,夢中的眾生,甚至夢中的桌子、椅子、樹木、車輛,沒有一個不是『心』。真正醒來的人,就知道夢的真相就是虛幻,那麼夢中一切眾生就全度啦,夢中一切災難就全沒啦,夢中一切情節也完全都解決了。

大乘圓教的佛徹證了心性的本體,所以於一切萬法知道都是心性,他是於法自在,具有無量神力。大乘根機的眾生,也能夠相信自性,就像要解『五重玄義』講的『信自』,他可以信自性橫偏十方豎窮三際,能夠深信萬法唯心造的道理。所以大乘根機的眾生,對佛的了知程度可以提高,能夠相信佛有十力威德。十六觀經說到,只要聽聞到佛有十力威德,有種種光明神力,只要聽聞到這件事,就可以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為什麼呢?知道原來佛有十力,原來自性有這樣偉大的力量,知道這回事,好多的業障煩惱就解決啦。

我們打個比方來講,早期的錄音機如果錄壞了,那不好的帶子要洗掉,實在是很麻煩啦,要找出不好的那一段來洗,要把那一段錄上新的、好的內容,或者最起碼也要錄上一段空白的,才能夠洗掉舊的。這就好比靠自力忏悔,自力修行一一消業障。假如要洗掉十分鐘的帶子,也要耗上十分鐘才洗得掉,這是老古的錄音機。而現在有新的MD機,具有很多功能,按一個按鍵"ALL ERASE",全部洗掉,一剎那中就可以全部洗掉了。

這種多功能的MD機,我們暫時用來比方佛的十力威德。我們光是知道世界上有這種MD機啊,就賺了大便宜了。因為用這一種MD機,很多錄壞的帶子就可以一下子洗掉、處理好了。如果是井底之蛙,不知道有這種十力威德的MD機,那麼錄壞的帶子可就麻煩啰,用老古錄音機來洗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最起碼也要洗八十億劫才洗得掉啊,看要搞到幾時,簡直是沒完沒了。

我們聽經聞法,研究要解,等於是聽介紹,知道有這一種MD機的功能,知道如何使用。苟一念回心,就是按一個按鈕,只要我們有信心,願意按一下按鈕,馬上就成辦了,這樣不是方便多了嗎?要使用新的MD機,也是要有信願行啊,要是不相信MD機有這個功能,當然不會願意去用。知道有這個功能,也得真的願意用,舉起手去按一下。我們聽聞佛法,了解大乘佛的十力威德,對佛的了解信受力提高;懂得善用佛力,就不必冤枉用那種老古牌的錄音機。什麼叫作用老古牌錄音機呢?就是用以前的老觀念啦、老思想啊、老習氣呀,認為佛這個也不能,那個也不能,佛簡直笨得不得了啊。

認為佛很無能的人,就是不相信自性如來藏的功德力,當然,不相信就無從開顯啦。不知道家裡地底下有金礦,就是不小心挖到了,也不會承認那是金礦的。認為佛很無能的人,一定很無助,平常生活就會覺得壓力很大,很痛苦。認為佛不能背,要自己才能背的人,豈不是以為自己比佛還會背嗎?意思是大海不能做的,只有小水泡可以做啊。認為不能讓佛背,樣樣要自己背,實在很英雄。認為佛不會幫我背,樣樣要自己背的人,實在很辛苦。

『南無』——承認我沒辦法,全靠佛救了

對於信願往生的觀念,大家多半還是很含糊,算是『騎牆宗的』;大家都含含糊糊地認為是二力法門,可是心裡面的二力恐怕是二力矛盾哦,不是二力成就,不是二力合一哦!聽大家講話,一面又說念佛,要注意只要是念佛,靠的就是佛力啊!否則為什麼不念自己的名字就好?嘴裡說念佛,可是呢,不敢歸命,不敢交出去,不敢『南無』。五逆十惡的人臨終念『南無阿彌陀佛』,那是真的交出去了。真的交出去才有用啊,承認我沒辦法了,全靠佛救了,那是全身靠倒,就是『南無』。如果總留著一個念頭還要靠自己,那麼靠佛都是半心啦,不會達到一心的。

知識分子很難成就,就是自我意識太強,想要靠自己的心太強,所以靠佛只是半心,永遠是半心半意。總是不放心把樓梯捨掉,專心來坐電梯,總是放不下電梯外面的世界。好吧,那也是大家的自由,大家就慢慢走吧;要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就在門口慢慢夾吧!。

『信願念佛,佛能背業』的問題

一位童子說:『之前,聽說至誠念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如果一個人他業障深重,肯念佛,這還是不可能消罪滅愆的嗎?』

請問為什麼不是念自己的名字來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而是念佛呢?很顯然,念佛才有用,是靠佛力,是靠阿彌陀佛背呀!

一位來訪的蓮友說:『業,只有自己才能消,消了業要到哪裡去,都可以去,這是我個人的見解。』

請問這位菩薩,前面講了很多很有道理的話,要勸人跟著經典走,要用信願行做功課,但是怎麼講到最後,又變成業要靠自己消呢?請問學長,業還要自己消,靠自己是要怎麼消呢?是不是還是需要靠『信願念佛』來消,既然是信願念佛來消,那麼還是靠『佛力』消啊!

在我們凡夫自力這一方面,其實只是用信心,肯接受,願意接受,願意念佛而已。就像相信船,肯上船而已。既然上了船,那麼所靠的都是船的力量、船的運載。如果上了船還一直認為是自己的力量,總覺得自己不用力,就會沉下去,這樣對船的信心,還是不夠的。就算沒有半路跳下海,一樣能上岸,卻是一路擔心,擔心到上岸。可見大家在信心方面的角度和觀念還要調整,請大家詳細熟讀印光大師文鈔就能明白。

一位童子說:『到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大願幫我們,把我們成佛的路鋪好,我們在那裡好好的用功,在那邊修行成佛。師父這邊講的意思,好像是說我們念佛,佛就把我們的業力全部都背走,我真的很希望在這裡得到一個滿肯定的答案。』

如果念佛佛不能背業,那麼五逆十惡那麼重的罪業,怎麼能十念一念往生?這事實表示的就是佛能背呀!佛那方面是絕對能背,沒有問題,只是您不承認,不讓他背,才有這一堆問題。還在問他是不是能背呀?就是還在懷疑,就是不信嘛。這本來就是難信之法,『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求佛加被您能信吧!

『一心不亂』和『令心不亂』

有人提到『一心不亂』的問題,師父作了以下的開示。

到底一般人自己體會的『一心不亂』和這『令心不亂』的觀念有什麼不同呢?請注意,觀念不同,會影響整個修學的心態。我們再介紹一次,阿彌陀經有兩種翻譯本:一本是我們常念的,就是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另一本比較少人讀過,是玄奘大師翻譯的,經題是:稱贊淨土佛攝受經。再講一次,稱贊淨土佛攝受經。下面,末學把這一段經文讀一次,請大家用心聽:

『又捨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這樣能聽得明白嗎?聽不明白的,就請出經本來恭讀。羅什大師譯本上是若一日若二日一直到若七日,一心不亂。玄奘大師是說,若一日夜或二或三到或七,系念不亂。『系念』的『系』就是像用繩子綁著,維系著念頭不亂;就像放風筝,一直握著線拉著風筝,不會像斷了線的風筝,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這是說有了信願,自然就會安心,安心下來,願意攝心用功的情形。因為一個人如果真正深信又發願,相信佛力會加被,願意把自己交出去,願意托付,心就安啦。把事情拜托一個很可靠的人,相信他有大力能辦得很好,心不就安了嗎?時時刻刻念佛,是以一種依靠又感恩的心來念佛,到這裡是講玄奘大師譯文中的『系念不亂』。

再接著看下面的經文,大家再看看『令心不亂』這句的主詞是什麼呢?是無量壽佛。是無量壽佛來慈悲加佑才令心不亂的。不但是無量壽佛來哦,而且還有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都一起來,所以經文是『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來的情況是『前後圍繞來住其前』,非常親切地把這臨命終的人前前後後圍繞起來,站在他的前面,大家通通都來慈悲加佑,這麼多佛菩薩聖眾來加持保佑,才令心不亂。

這很明顯地表達,是仗著佛菩薩的力量,『仗他力』才使得本來臨命終會很心亂的情況變成不亂。因為玄奘大師翻譯的文字是依梵文的文法直譯的,所以文字比較長,但是比較詳細。羅什大師的翻譯文是順中國的文法,用字比較簡短,合中國人的喜好。而這一段由玄奘大師的譯文比較容易明白——我們臨終,心所以能不亂,是由於佛和聖眾現前來加持保佑的結果,我們才能心不亂,並不是仗著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功夫,是仗他力呀!

要怎樣臨終時佛才會來呢?

而臨終怎麼樣佛才會來呢?要怎樣臨終時佛才會來呢?在《悲華經》是說:

『所有眾生,若聞我聲。』 『聲』是『聲音』的『聲』。

『若聞我聲,發願欲生我世界者,是諸眾生,臨命終時,悉令見我與諸大眾,前後圍繞。』這一句經文,主詞是『所有眾生』——不管是哪一類的眾生。『若聞我聲』,這條件很簡單,『聞』就是『聽聞』的『聞』,不要聽而不聞就好了。『若聞我聲』,這『我聲』就代表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音聲。『若聞我聲,發願欲生我世界者』,就表示真的有願想要去極樂世界,條件就這麼簡單——『若聞我聲,發願欲生我世界者』。這麼簡單,就有什麼好結果呢?

『是諸眾生,臨命終時,悉令見我.』,『悉』就是『完全』啦,或者說『都』啊,『悉令見我』就是:我都會讓他見到我。『與諸大眾,前後圍繞。』不但是見到我,還與諸大眾,前後圍繞。『我於爾時,入無翳三昧。』我在那個時候就進入『無翳三昧』,『翳』就是眼睛得到翳病,眼睛有眼病,有翳障那個『翳』。『無翳三昧』是一個三味的名字。

『以三昧力故,在於其前,而為說法。以聞法故,尋得斷除一切苦惱,心大歡喜。故得寶賓三昧。』這是說佛進入了三昧,用三昧的力量,在臨命終人的前面,為他說法。這個臨命終人聽到佛說法,就馬上斷除了一切苦惱,心大歡喜,也得到了『寶寞三味』。『寶』就是 『三寶』的『寶』,『寞』怎麼寫呢?『真』是一個寶蓋頭,下面是真假的真,念做zhi ,『寶真三昧』。『寶真』的『真』這個字,也可以說,一般講放置什麼東西那個『置』,是安著使它很適意的意思。這寶蓋頭的下面有一個『真』,這寶蓋頭表示是室內,卞面一個『真』,『真』有實質不變的意思,『真』就表示安置好,使它的實質不變。『寶真三昧』就是一個三味的名字,因為末學也沒有得這個三昧,所以說不出這三昧的內涵來;不過由名字可以推測,得到了『寶寞三昧』,就像得到了真正的大寶貝,而能夠安置在心中不變質,也就是得佛的寶貝,心能安住在真理實相。經文又說:『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即無生忍。命終之後,必生我界。』

由悲華經這一段文字就知道,有願要往生西方的人,臨命終的時候,能夠得到寶寞三味,能得這個三味是因為佛來加被;佛用三昧力來說法,讓他斷除苦惱,心大歡喜。這都是仗佛力,並不是自己有什麼本事。

『仗他力』就是自然破除我執的最好方法

為什麼我們再三強調『仗他力令心不亂』呢?我們要知道,我們為什麼而亂?都是為了執著自我啊!執著這個小水泡,罣礙自我。心裡如果希望得到娑婆世界任何的事、任何的成就,包括自己修行的成就啦、自己度眾生的成就,都是罣礙,都是『亂』的原因。如果仗著大海的力量,自然不會執著小水泡,這小水泡就沒什麼好亂,就亂不起來,才會真的老實,系念佛號不亂,『仗他力』就是自然破除我執的最好方法。

一般人講『仗自力』,那個『自』,不會指自性的,仗自力一定就是小水泡的自力,想要仗自力,常常就落入我執、我見顛倒。假如有一絲一毫仗自力、追求自我成就的心,就必定會亂,不可能不亂,有了成敗得失的心,一定會亂的。

比方說,念佛就念佛,老老實實念就好了,偏偏又要想說:『我要如何趕快證一心不亂?』、『我要得個念佛三味!』、『我要打佛一,得晨曦社藍波獎!』、『我要打佛一,得二十四小時沒小便獎,或是不大便獎!』還有,『我要打佛一,得個不吃不睡獎!』打佛一不好好念佛,專門看:覺覺到底有沒有打瞌睡?當當到底是什麼時候走掉的?暢暢到底有沒有去上廁所?棒棒念佛,聲音合不合我的意?這樣保證心就會亂,沒有人叫你亂,自己就大亂。有這些念頭,就會變成一直念小便啦,或是念我不小便啦,或是念大便啦,念我要不吃啦還是要吃啦,念那邊的男眾都睡著了。這樣根本就沒有念佛,根本從頭到尾都在亂,哪裡能不亂呢?這樣變成不是打『佛一』,是打『雜一』呀!

假如不仗大海的力量,心不真的放到大海去,一定都在想些小水泡的事情。比來比去,到底是這個水泡大,還是那個水泡大?是這個水泡堅固,還是那個水泡堅固?還想我要做這水泡當中最大的一個。再大還不是就水泡一個,馬上就要破掉啦!水泡越大越容易破,水泡小到沒有就不破了。其實水泡小到沒有,就變成大海啦。

『仗他力』就是淨土法門最妙的訣竅——一懂得仗他力,就變成阿彌陀佛的掌上明珠,過著快樂的生活!如果都要仗自力,就充滿了孤兒的思想,老是覺得好可憐哦。有些小孩很有骨氣,都要靠自己的力量來奮斗,明明他老爸很好,他也覺得老爸不好,老爸都不疼他,所以常常都以孤獨奮斗,用埋怨的心在過生活;天天都很認真打拼,可是心裡都很苦惱,很有壓力。其實不是老爸不疼他,是自己不貼心,不知道老爸的心。其實他老爸很有能力,很了不起,一切都能承當,可是他很不信任他老爸,總以為他老爸笨笨的。其實他老爸什麼都會,可是他對老爸很不放心,總是覺得靠老爸沒有靠自己來得安全哪。他不是不努力,是努力得很痛苦,努力得很有壓力,這是仗自力的孩子。

另外一種孩子總是覺得我爸爸最疼我,我爸爸真的好疼我哦!對於父母所給的一切,充滿了感恩,樣樣都有感受,樣樣都感恩,所以就像掌上明珠,過著快樂的生活。其實爸爸很平等,也不是特別疼他,只是他懂得感恩,懂得感受,他很貼心,知道很柔軟的『獅耐法門』。他總覺得我要什麼,爸爸就會給我什麼,甚至我沒有說要,爸爸都替我想好了,所以過著幸福的生活。因為他知道爸爸什麼都會,什麼都替他安排好了,所以他就完全不替自己操心了,也不為自己求什麼了,他只有盡心照顧兄弟姊妹,效法爸爸的精神,報答爸爸,這種貼心 感恩的孩子,生活是很快樂的。
同樣是淨土法門的修行,前面一種是『鐵漢組』的,後面一種是『糠糈組』糠糈那一組的。其實,『鐵漢組』的並不見得比較堅固,反倒是糯糈丟在地上也不會破,而且又黏搭搭(台語),很黏,整個都黏在佛上,離也離不開,拉也拉不掉。咱們極樂童子是參加哪一組啊?

心心回向——善根回向西方,還是回向六道?

本來經上是告訴我們,有善根要以自己的善根回向極樂,這是由小水泡回轉向大海。而搞錯方向的人,把念佛這麼大的善根、大福德,竟然只縮減到只用來裝飾我相而已,這等於是把『回小向大』的迥向變成了反方向——『回大向小』。寧願抓緊小水泡而拋棄整個大海, 這麼倒霉,還洋洋得意,這就像把金剛鑽拿來換一顆小糖吃。這就是不了解念佛的價值和功用,也不了解回向的意思,所以念佛、作功德都作了反方向的回向,回向到倒霉的地方。用念佛來祈求人天福報,希望我的成就高人一等這樣的人,其實是用念佛來迥向要入到六道輪 回呀,根本不是回向西方! 要注意,回向並不是迥向文念一念,才算是回向。在《無量壽經》上講『心心回向』,每一個起心動念都算是迥向,我們的起心動念到底是向哪一個方向去呢?起心動念的方向,才是真正的回向。真正迥向西方的人,大福報都會有了,還怕沒有小福報嗎?連AVVT這麼高的學位都有了,還怕沒有世間小小的學位、小小的地位嗎?真正迥向西方的人,不會想求娑婆世界的任何事,甚至任何的成就,包括自己修行的成就,或是自己度眾生的成就。
念佛或是種任何善根、修任何功德,都是只為了要往生西方成佛,這就是善根回向西方。如果念佛,但是心裡還想追求自己念佛的成就感,那還是迥向六道。念佛就念佛,老實念佛,一個字一個字念清楚,聽清楚,本來就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何必另外再求什麼成就、什麼功德呢?

業障與功德如同冰和水

因為童子引述了『業障與功德如同冰與水』來講這個問題,末學就做一些補充。從本體上來說,冰和水是一體的,一樣的H20;可是事相上,冰和水有完全不同的形相和作用。冰是互相格格不入,又很局限的,而水是隨方就圓,自在得多。它們雖然體是一樣的,可以說是一體,可是卻又不一樣哦,大家也不能忽略它的不一樣,更不能忽略冰所以能變成水的重要因緣。

冰和水差在哪裡呢?冰要如何才能變成水呢?冰要溫度提升,要加熱,要加上熱能的條件才能變成水哦。我們的業障要能夠化成水,靠自力發熱就很難哦。假如加上阿彌陀佛無量光的熱能,就能很快速。所以業障與功德雖然是如同冰與水,可是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熱能,其實冰還是冰,又硬又冷,根本就沒有緣變成水呀。冰能夠變成水,可以說它那又冷又硬,又格格不入的障礙,都被佛的光熱給背走了,成為柔軟的八功德水。請問大家,『冰那格格不入的業障,被佛的光熱背走了』,這樣可以嗎?我們凡夫的業障,經由『念佛』而被佛背走了,也是如此。業障的冰可以變成有多功能的八功德水。冰融解了以後,千萬不要說:並不是阿彌陀佛光熱的關系呀!

共命之鳥——一身兩頭,識別報同

一位童子說:『其實,業障到底是阿彌陀佛把你背走,還是你自己背走?因為到時候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就是阿彌陀佛啦。師父在畫佛因緣說:跟阿彌陀佛是共命之鳥!對啊!我們其實跟阿彌陀佛是共命之鳥,那你還要擔心是阿彌陀佛把你背走,還是你自己把自己背走嗎?因為都是一體的嘛,『因心成體,體即法界。』嘛!』

謝謝這位童子把『共命之鳥』這道理看進去了。但是講這『共命之鳥』卻只講了一半,末學再補充另外一半。『共命之鳥』有個典故,『共命之鳥』雖然是共一個身體,可是要注意它是兩個頭哦,而且這兩個頭想法還不一樣呢!一個頭是要吃香果,香的水果,它想要貢獻香氣;另一個頭卻特別愛吃毒果,想要毒死對方,甚至趁著另一個頭睡著的時候,就去偷吃毒果。結果會怎麼樣呢?這留給大家自由推理,自由想象吧!

所以請注意蕅益大師說『共命之鳥』的時候,用了幾個字,也就是:『一身兩頭,識別報同。』這是說它一個身體可是兩個頭,報身雖然相同,心識卻是有差別的。心識不一樣,而有共同一個身體,這表示我們和佛,理論上雖然是一體的,用心可不一樣。佛用的是『真心』,我們用的是『妄識』,『妄』就是『虛妄』的『妄』。佛用真心,我們用妄識,雖然是一體,其實程度還是差很遠。佛已經轉識成智了,我們還是用情識,並不是用理智,程度還是差很遠。我們學了佛法,嘴裹雖然常常說:『我就是阿彌陀佛喲!是一體的。』事實上心裡所認為的我還是這個小我,小水泡,還是滿腦子都是吃毒素,吃毒果的念頭,還是『共命之鳥』那個愛吃毒果的頭。所以最好還是仰仗吃香果那個頭,來養育我們的法身慧命,以免愛吃毒果的頭又去吃得中毒,這叫作『仗佛慈力。』

師父指正一位童子的看法——因心成體,體即法界

一位童子說:『第一點:其實業力、業障就是我們隨心所現,那我們臨終已經念到『因心成體,體即法界』,你的心已經跟阿彌陀佛相應,念念相應已經念念佛了,那時候你就是阿彌陀佛啦。其實生死即涅槃,業障也許也是涅槃,那時候你已經沒有業障這個問題,你已經不昧因果了。第二點: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沒有辦法幫釋迦族背業,末學看法是說,其實在釋迦牟尼佛的心裹,他已經沒有這些因果、這些死亡傷害了。』

謝謝這位童子請我們吃了一盤拼盤,這盤拼盤東抓一句,西抓一句,東拼西湊的。以下我們就分盤來講吧。

剛才這位童子說我們臨終已經念到『因心成體,體即法界。』請大家注意,『因心成體,體即法界。』是在講萬法的來源。我們在講藏、通、別、圓四教的道理的時候,講到圓教,圓教講萬法是怎麼來的?萬法是唯心造——『因心成體,體即法界。』是在講萬法——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因心成體。萬法的本體就是心,體也就是法界。這位童子忽然間說:我們臨終已經念到『因心成體,體即法界。』這句話拼湊得不妥當。因為『因心成體,體即法界。』這講的是萬法的真相和來源,並不是在講念佛的程度;就算我們都不念佛,萬法的本源也是『因心成體,體即法界。』

師父指正一位童子的看法——念念相應念念佛

下面又接著說:『那時你『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就是阿彌陀佛。』這位童子的話很快跳到『念念相應念念佛』,又很快跳到『生死即涅槃』,請問到底是怎麼跳的?『念念相應念念佛』是什麼程度,知道嗎?『生死即涅槃』又是什麼程度呢?這在教理上都是有特定水平的,不能隨便使用的。

靠自己要念到『念念相應念念佛』,談何容易呀!念念相應就是『念不退』,念不退依通途法門來講,是什麼程度呢?別教初地,圓教初住才是念不退。我們現在念佛,有沒有達到一念相應一念佛都是問題,有沒有十念相應都是問題,到臨終有沒有一念相應都還是問題,不要太輕忽,跳得太快。這一句『念念相應念念佛』,因為常常被貼在念佛堂的牆上,大家經常看到,都覺得很熟悉。『念念相應念念佛』說起來是很快,其實大家仔細檢討自己的心,一念才念佛,下一念就生起傲慢心了,以為:『自己念佛,我聲音特別大特別好聽,壓過別人,很了不起。』一念念佛,可能下一念又起嗔心:『怎麼腿好痛啊,蚊子又來咬我。』一念念佛,下一念又打瞌睡。大家打佛一,不是都有經驗嗎?要念念相應,哪有那麼快、那麼簡單哪!

修行要步步踏實,老老實實檢討自己當下的程度,不要總是講一些很高超的話,可是實際上連最低的程度都做不到。這樣就是眼高手低,很容易就變成老和尚所說的:『講話爭霸霸,放屎糊蚊帳(台語)。』『講話爭霸霸(台語)』就是講話爭霸霸,講話都爭著講霸王的話、境界很高的話,『霸霸』就是霸王中的霸王;可是『放屎糊蚊帳(台語)』,事實上程度就像是小孩子解大便,隨便亂解,還糊在蚊帳上呢!大家千萬不要嫌老和尚講這個話太粗,事實上我們的境界就是這樣,心都是很粗,起心動念有很多貪、嗔、癡、慢、疑,等於就是解大便嘛!請諸位童子注意,這位童子說:『那我們臨終已經念到『念念相應念念佛』了!』這一句話為什麼不妥當呢?第一點,我們靠自己念佛,臨終未必念到那麼高的水平哪!第二,往生西方是憑『信』、『願』,並沒有要求到這麼高的水平和門坎,阿彌陀佛說『至心信樂,乃至十念。』就可以了,其實真的想去,一念念佛就可以去啦。如果這樣說,說:『臨終已經念到『念念相應念念佛』了。』會令人誤以為條件要這麼高。會使人很擔心,懷疑自己做不到,這樣反而變成信心不具足,信心不具足就不能往生啦!

其實能念到『念念相應念念佛』當然很好啊,品位會很高。如果不能念到水平那麼高,只有信願也是可以去啊——信阿彌陀佛慈悲要救我,我很願意讓他救,一呼『阿彌陀佛』就成功了!往生之後,圓證三不退,自自然然能夠證到『念念相應念念佛』的境界。

末學要強調的意思是,搭電梯,一樓的人可以搭,二樓的人也可以搭,三樓的人也可以搭,九樓十樓的人也可以搭,並不是說一定要自己爬到九樓、十樓才可以搭。如果說搭電梯的地方是在九樓、十樓,那麼一、二樓的人可能認為自己沒辦法爬到十樓去搭電梯。


師父指正一位童子的看法——生死即涅槃

講到:『生死即涅槃,業障也許也是涅槃。』這是大乘教中證到本體的人的境界,連小乘阿羅漢都還沒有親證『生死即涅槃』的境界,何況是凡夫呢?我們凡夫如果是被車子撞了,不會覺得『生死即涅槃』,然後就禮拜那位肇事者。五逆十惡的凡夫往生,是靠信願念佛,仰仗佛的威力得以往生西方,並不是自己證到『生死即涅槃』的程度。

請大家要注意,在講『三不退』那一段,要解有說到:『然據教道,若是凡夫,則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則非菩薩等。若是異生,則非同生性等。』大家應該記得這段文字吧。也就是說,依教理上所說的修行來講,其實凡夫跟初果絕對是不一樣的。如果是二乘和菩薩也絕不一樣。後面又有一句,說『躐等則成大妄』,還沒有證到的程度說證到了,那是大妄語呀。

其實五逆十惡下下品往生的人,從教道修行次第來講,他並不是自己證到了這種程度,而是彌陀大願的攝受,『持名之奇勳』,為什麼說『奇勳』呢?太奇特了,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有這一等的效用,能接受這一等的招待,受用同佛的招待。

『生死即涅槃』這一句話本身並沒有錯,只是提醒大家,證到『生死即涅槃』,不是一般凡夫的境界,甚至不是小乘阿羅漢的境界,更不是五逆十惡的人靠著自力所能夠證到的境界,這是仗『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到極樂世界證到的境界。

師父指正一位童子的看法——那時侯你已經沒有業障這個問題

這位童子說:『那時候你已經沒有業障這個問題,你已經不昧因果。』請問是否知道、是否確定,您講的『沒有業障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意思?請問這兩句話的組合是什麼關系呢?您說:『那時候你已經沒有業障這個問題。』我們提醒大家注意,一般人臨終,正是業障現前,大考驗,大有問題的時候,若不是依靠佛力,和往生的願力強過業力,可以說必然會死在業障之下。

假如靠自力的話,只要有一絲一毫的惡業存在,有一點點的見思惑沒有斷,必定還是要輪回受報的。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正宗分』的末後特別強調,他說:

『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麽惺無功。』

『麽懾』就是村落稀稀疏疏的那樣,也就是用功是很稀疏的,這一種叫做『麽懈』。『無功』是根本用不上功的,還有『頑修狂慧』這是不必講的。下一句:

『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傥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永明祖師所謂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此誠可寒心者也。初果昧於出胎,菩薩昏於隔陰。者裡豈容強作主宰,僥幸颟顸。』

請注意,蕅益大師說到:『此誠可寒心者也。』就表示臨終業力的考驗,是令人寒心的,十人裡面有九個會走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我們通常都很容易隨著眼前的境界動搖,眼睛一瞥就隨他去了,何況是臨終的時候?所以蕅益大師說:『此誠可寒心者也。』連初果的聖人出胎都還昏昧,菩薩還有隔陰之迷,初果和菩薩生死關頭尚難免於業障的考驗,可見一般狀況,臨終正是業障現前、大有問題的時候,要怎麼辦呢?『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故。』要注意這一句——『仗他力故』,表示自力在這個時候是很薄弱的,是很不可靠的。末學在臨床觀察,十個人有九個人以上是昏迷的,可以說一百個人有九十九個是昏迷的,有什麼自力可以仰仗呢?所以蕅益大師下面說:『仗他力故,佛慈悲願,定不唐捐。』

仰仗他力,平常信願念佛,到時候,佛以慈悲大願,定不唐捐,彌陀聖眾,一定會現前來慰導我們,所以才能夠心不顛倒,自在往生。 蕅益大師又強調: 『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勸發願,以願能導行故也。』

如果對要解經文不熟的學長,麻煩您把要解請出來,把這一段仔細看清楚,以免聽末學念,聽不懂又錯過了。這一生錯過,就要千身萬劫了!因為這位童子的話很快跳到『那時候你已經沒有業障了』,好像是很簡單的樣子,其實連初果、連菩薩都困難呢!並不是單靠念佛就可以了,如果是靠自力的念佛還是很難的,必須要仰仗佛力,靠佛慈悲願來接引。我們再三強調這個重點,大家一定不要忽略。

師父指正一位童子的看法——不昧因果

再繼續講,這位童子說:『你已經不昧因果了。』我們再接著講,這位童子說:『那時候你已經沒有業障這個問題,你已經不昧因果。』請問『不昧因果』和『沒有業障這個回題』,這兩句話湊在一起是什麼道理呢?這可不是同一回事哦。請問大家知道『不昧因果』是什麼意思嗎?先講『昧』這個字。大家看,左邊一個『日』,右邊一個『未』,這個字原意就是太陽將出來,但是還沒有出來,將出未出那個時候,大地昏昏暗暗的,所以『昧』這個字是『昏昏暗暗』、『昏亂』的意思,也可以說是『沒有開化』的意思,也可以作『冒犯』來講,這是講『昧』這個字。『昧』就是『暗昧』、『昏亂』。而上面加一個『不』字,就變成否定了『昧』了,也就是變成『不昏暗』了。『不昧』就是很明白、很清楚,絕對不混亂、不胡塗。就像我們常常表揚『拾金不昧』,就是表示他撿到別人的錢,對因果很明白,心不昏暗,他知道錢是別人的,就不會昧著良心,據為己有,那叫『拾金不昧』。

『不昧因果』就是對因果很肯定,很明白,完全沒有絲毫的昏亂。很肯定因果法則,就是很了解,凡夫有造業的因,必定會有果報、業障啊!請問:『不昧因果』和『沒有業障這個問題』這兩句話湊在一起是什麼道理呢?

師父指正一位童子的看琺——絕對不可以『撥無因果』
我們再接著講,這位童子說:『釋迦牟尼佛心裡,他已經沒有這些因果。』這一句話實在大有問題,請大家特別留意。末學知道這位童子的意思大概是:釋迦牟尼佛就像覺醒的人,他自己沒有夢中因果的問題。可是我們要注意,佛能夠覺醒,也有能夠覺醒的因果啊。我們能往生也有能往生的因果,不能往生也有不能往生的因果。搭上大願船就連大石頭都不會沉下去,這中間也不離開大願船的因果。能成佛也有能成佛的因果。可以說由凡夫乃至成佛都不離開因果的法則。這位童子這樣說很容易被誤為是『撥無因果』的邪知邪見。末學知道這位童子並不是說,認為沒有因果、不相信因果,只是話講得太快了。

請大家看十六觀經講『淨業三福』,往生西方必須要修三種福,其中特別指出要『深信因果』、『讀誦大乘』。怎麼佛既然教人深信因果,而自己沒有因果呢?其實佛是真正不昧因果,他知道夢中的影像雖然是假相,假相也不離開因果法則啊。

我們以電波和影像來體會,有心念的電波發出去才會投影出假相來,這大家可以體會吧?心念的電波就是因,投影出來的影像就是果;發射什麼心念電波,就感應出什麼影像,這就是因果法則。對覺悟的人來說,那些影像當然是假相,可是對我們這些認假作真的凡夫,假相都當真,假相就有假相的功能,假相會讓我們快樂,也會讓我們受盡苦頭。佛雖然清楚地知道眾生是在作夢,但是他同時也知道,眾生心念電波和夢境影像之間所有的因果關系,他對這些夢幻因果非常地清楚,絕對不混亂,眾生發射什麼心念電波、感召什麼影像,佛很明白,怎麼可以說釋迦牟尼佛他心裡沒有這些因果呢?因果定律是歷歷分明的,三世諸佛都遵守因果定律修行成就,所以絕對不可以『撥無因果』。

『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

大家可能都聽過百丈禅師有一段公案,啟示我們:『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這兩個觀念是天差地別的。雖然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為了讓大家印象更深刻,我們再把這個故事講一次。

唐朝百丈懷海禅師,他在上堂說法的時候,有一個老人經常來聽法,聽完了也就隨著大眾離開。有一天,這老人聽完經卻不離開,百丈禅師就問:『站在那兒是什麼人呢?』老人就說,他自己過去在迦葉佛的時代,曾經住在這座山,當時有學人問他說:『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他回答說:『不落因果。』要注意哦,『不落因果』就等於說不會落入因果定律當中,這樣就是『撥無因果』的大邪見了!結果就因為講錯這一句話,五百世都墮落作野狐狸。

大家可能覺得這太嚴重了吧,才對一個人講錯一個字就這麼嚴重。沒錯,就是這麼嚴重,所以我們才要每一次這麼謹慎作更正。因為錯一個字,觀念可以完全錯掉,一個觀念的錯誤就是和愚癡相應了。大家要了解,愚癡的心念電波就自然會感應到畜生的頻道,顯現畜生道的影像,受畜生道的苦。而且教人家一個錯誤的觀念,就等於誤了人家的法身慧命,罪過不小,才會墮五百世野狐身。

還好他以前還有善根,所以五百世之後,讓他遇到了百丈禅師,有機會再聽聞佛法,解決這個問題。當時他請求百丈禅師『代一轉語』,『代』就是『代替』的『代』,『轉』就是『扭轉』的『轉』,他請百丈禅師代一轉語,就是代為扭轉觀念,講出一句正確的法語來。百丈禅師就教他說:『應當是『不昧因果』。』這老人聽了當下恍然大悟。『不昧因果』就是肯定因果,要肯定因果,知見才對,才能夠脫離野狐身。還好,他有因緣遇到百丈禅師,靠著佛法,靠著正確的佛法觀念,轉變了業力。否則您看,他要靠自力的話,業障要怎麼消?自己搞了五百世也搞不消啊,這是聞法的重要。大家可以注意,他是由迦葉佛的那時代,搞到釋迦佛滅度以後的唐朝,還沒有搞清楚一個觀念哪,可見聽聞正確的佛法是非常重要的。佛在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裡告訴我們:『應當起精進力聽此法門。假使經過大千世界滿中猛火.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偽之心。』佛勸我們,要聽聞佛法,假使整個大千世界都著了大火了,也是要聽法,為了求法,不可以生起退屈、谄偽之心,聽法不能退屈、懶惰,也不能抱著谄媚的心理、虛偽的心理,假裝坐在那兒,其實沒有用心,到底聽法是為了誰聽啊? 講到以上五百世墮野狐身的故事,再補充說,後世有一些參禅的人,誤以為自己有開悟了,就可以『不落因果』了,就可以『撥無因果』了,這些人是胡說八道,叫作『野狐禅』,『野狐禅』這個名稱就是由這典故來的。以上是由這位童子的話使我們再加強『深信因果』、『不昧因果』的觀念,謝謝這位童子

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

諸位童子們,大家由這個講錯一個字的嚴重因果報應,就知道安安老師背阿彌陀經錯一個字要罰一萬元放生,或是罰一萬元行善是很便宜的,因為她既然決定要往生,要不退轉,當然不可以去墮野狐身五百世,對不對呀?現在趕快就要大忏悔,大家別怪師父處罰,就算師父不說要處罰,因果也是要處罰的。上次已經講過,就算雕刻師不雕刻,放著讓那木頭腐爛蟲蛀,蟲蛀腐爛也是會痛的。

古德有一句重要的開示,請大家特別要記住——『世間出世間之事不出於因果,世間出世間之理不出於心性。』這是『事』和『理』一對,所有的事都不出於因果,所有的理都不超出心性。所以古德就教我們:『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這句也就是說,善於談心性道理的,一定不會離開因果法則,『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下一句和上一句是對句:『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也就是說深信因果道理的,終究會徹底明白心性的道理。再說一次:『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

所以請童子們注意,我們不要光講自性啦,講圓教最高的道理啦,講我就是佛啦,理論講得很高,講得頭頭是道,而忽略了眼前各種大小事相的因果,以為那都沒什麼,那都是別人太執著了。其實最不起眼、最簡單的事當中,也有最高深的道理。任意生輕慢心就絕對不能體會真正心性的道理,也絕對會有不好的果報,障礙自己成佛。

念佛靠自力容易發生偏差——念佛來供養我相,增長我慢,培養我執

前面講過,認為念佛是靠自力的心態,很容易發生偏差,變成由念佛加強自我意識、我慢心,反而加重了我執。比如說,念佛的時候,焦點不是放在佛,總是在想:『我念佛都比別人念得好,又大聲,又有力。』或者:『我常常打佛七,我都比別人還精進。』、『我拜佛比別人拜得快又多。』、『我學佛資歷已經很久了,而且也主持過不少佛教團體、佛教重要的節目。』或者:『我念佛都習慣念什麼調子。』、『別人念佛打瞌睡,我都沒有打瞌睡。』、『我念佛的耐力是最好的,下次要參加奧林匹克的念佛比賽,准備得冠軍。』、『我已經拜了幾百萬拜了,下次金頂電池作廣告的時候應該要找我。』、『我是某某道場的大台柱哦,大家都很器重我。』凡此種種,都是拿念佛來供養我相,增長我慢,培養更深、更嚴重的我執,這都是以為念佛是靠自力的偏差。 這可以說,准備要競選『全法界最冤枉、最倒霉的人』。怎麼這樣說呢?因為,假如是花天酒地,墮落輪回是理所當然的,絕對不冤枉;但是,有因緣、有機會念佛,還念到增長我慢、墮落了,那真是會當選『全法界最冤枉、最倒霉的人』,足足可以作『倒霉宗』(『倒霉宗』知道嗎?新的一宗。)『倒霉宗』的祖師。也就是布袋戲所講的——衰尾道人(台語)

要弄清楚往生的條件

為什麼要跟大家講這麼難聽的話呢?因為最近有人很緊張、很沉重地告訴末學,說台灣某大助念團的團長,臨終的狀況很不好,沒有往生西方。另外,又有人恨沮喪地說,某某師父,拜佛兩百五十萬拜,可是臨終也不好,可能也是沒往生西方,令人很退失往生的信心。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根本沒有把往生的條件弄清楚啊。

假如一輩子辦助念團為人助念,或是拜佛很多拜,卻不是以『仰仗佛力,依靠彌陀慈願的心』來念佛求生西方;又拿『我常常為人助念』、『我拜多少佛』來作為自我的成就感,增長我執、我慢。以為『我』很能助念,『我』很會為亡者開示,『我』很會拜佛。這樣表面上是念佛,實際上是在念自我、念我慢。久而久之就以為自己很行啊,以為自力很可靠。其實,小我小水泡一個,有什麼可靠呢?無常一到,一病倒就知道了。

佛是教我們要去掉我執,而所以會拿念佛來增長我執,也就是對佛毫無真實的相信,對佛的教導滿不在乎。會這樣念自我、念我慢,對佛根本沒有真正的依靠,也沒有往生的願力,沒有真實的信願是不能往生的。沒有信願不往生,是理所當然的,和這些資歷,根本沒有關系。

請注意,阿彌陀佛根本沒有說,形式上助念幾次,或是形式上辦什麼佛教團體,拜幾拜,就可以往生啊,大家可別自己發明哦。佛是說『至心信樂』。主要的是『心』,『至心信樂』,並不是任何的形式啦、組織啦、資歷啦。像大陸東北最近有一位王松山居士往生,他既沒有什麼資歷,也沒有參加什麼組織,但是,他聽了淨空老法師的無量壽經講經錄音帶,他聽了以後,就非常認真,他說他要真干。結果念佛沒有幾年,他就站著往生,而且是預知時至,人都好好的,也沒有生病。他還到天目山去跟大家說:『我到東天目山往生來了。』還跟大家一一告假,沒有人當他一回事。隔天早上,他就請人助念,人家還說:『一個人活蹦蹦跳的助什麼念啦?』沒想到,他就在樹下拜佛,拜一拜衣服還脫下來,因為熱了流汗;有人看見西方三聖來了,放光,他就合掌這樣站著走了。他半年前就跟他的太太說,他是上品上生。他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農夫,至心信樂,就可以往生。

蕅益大師說,信願行是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有真信的人一定會有願、有行;沒有願、沒有行的人,不算是真信哪;沒有信和行,也不能叫作真願哪。一個有信心的人,他一定會老老實實地念佛,這一生就作佛了。很多人不能夠相信,不能發起真正的信願,這也不奇怪。有人跟淨空老法師說:『唉!勸人念佛,人家都不信呢,都不肯真正發願老實地念!』老法師就笑一笑說:『你看他像這一生要作佛的樣子嗎?』真正想要往生成佛的人,修學的方向就會放在日常生活如何真正加強自己的信願。

『認為『佛會幫我們背業』,所以就放心造業』的問題——自己造業的心念電波,感應不到佛的法界,佛再能夠背業和他也不相干

有人擔心說,如果講佛會幫我背業,可能有些人就會覺得,反正佛會幫我背業,就可以盡量放心去造業。認為佛會幫我背業,所以就放心造業,這就好像,知道船能夠載行李,就盡量去各處搜集行李、搞行李、制造行李。要注意哦,整天忙著打包行李,可能搞到翹辮子那一天,根本就還沒上船,還在生死這一岸打包呢!大家想想,真正搭上了船的人,還會回到此岸搞行李嗎?這種忙著在岸上搞行李、制造行李的人,根本就還沒上船,船要怎麼幫他載呢?

會放心去造業的人,就是不了解所謂佛幫我們背業的意思。前面我們用『夢』和『醒』來作比喻,說:阿彌陀佛叫醒我們,我們一覺醒,等於就是夢中的業障被這阿彌陀佛的叫聲背走了。真正了解這個道理的人,應該會安住在覺醒,而不願意去做造業的夢。如果說,知道反正覺醒過來就沒有夢了,所以我反而可以放心作夢,夢個沒完,佛要叫醒我,我也不必理他。這一種不醒的人當然就一直作夢中人,去承受惡夢的折磨,可有好多地獄的夢可以作呢!佛覺醒的世界和好處,他根本就享受不到。

大家應該都知道,《法華經》一念十法界的道理。放心去造業的人,當然是依他造業的心念電波,落到和他相應的頻道。比如貪,就是電波發射進入餓鬼道;生氣的話,電波就射到地獄道。自己發射業力的電波,佛的法界再好,能力再大,但是,電波頻道互不感應嘛。自己造業的心念電波,感應不到佛的法界,佛再能夠背業和他也不相干。

如果我們過去雖然有造業,但是,一旦知道佛有慈悲大力,就一念回心念佛,這一念佛,心念的電波就自然射入佛法界,當然這一念就和業力的頻道不相應,也就不會受苦了;如果能夠持續發射念佛的電波,當然就持續在佛的法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啊!假如不念佛,又要放心造業,當然一造業馬上又入業力圈,進入業力的頻道,又要受報受苦了。其實,真正相信佛大慈大悲會幫我背業的人,一定對佛會感激涕零,而且會感恩圖報,也一定會尊重自己的佛性,好好地開發。能夠相信佛會幫我背業的人,就是契入了佛的大慈、大悲、大願力。

我們可以說,日常生活中,自己對別人不慈悲的人,就很難相信佛會對我慈悲,甚至也很難接受、承認佛的恩惠。所以,自己平常待人不慈悲的話,就會障礙自己對佛的信心,因為頻道不相應嘛。如果知道佛大慈大悲會幫我背業的人,反而會放心去造業,其實這種人是完全不尊重自己的佛性,可以說是完全不信自己有佛性啊!這種人怎麼能叫作信佛呢?簡直就像是仗著爸爸有勢力,就為非作歹的不肖子嘛!

雖然知道船能夠幫我們運載行李,可是沒搭上船,這樣,船再能運載也和他無關啦!

往生後,花開見佛快慢的問題

一位童子問:『假如種子是慢慢轉的話,為什麼一往生之後,一下就證得七地八地?感覺上好像也不是慢慢轉……。』

依十六觀經來講,九品往生花開有快有慢。上品上的一去,馬上就花開見佛;下品下的十二大劫花才開。到底是要快還是要慢,也是萬法唯心造,看各人的心來決定。也就是看我們每個人在這裡修行的因地心來決定,要快的可以快,要慢的也可以慢,也可以十劫又十劫都不去。

廣欽老和尚說:『心開就是花開,花開就是心開。』比方有些人,他改觀念、改習氣,都要強調自己沒有辦法馬上改,要慢慢慢慢改啦,要漸漸改一點改一點啦,好像解個小便也要分很多次很多次,一滴一滴慢慢地解,不能夠一下子解掉。比如,他原來一天是偷雞偷一百只,要他改掉偷盜,他就說:不能馬上改呀,要慢慢改,要漸漸改,改成偷九十九只,等一個月以後再改成偷九十八只。這種還要放縱自己老毛病,認為要慢慢慢慢改的人,就算讓他僥幸往生,花開也會很慢很慢。平常不能夠很快接受佛知見的人,就是心還沒有打開,心不開,當然花就不開。另外有些人,他一下子就能夠接受佛的知見,他一知道道理,也不認為要慢慢慢慢才開始做一點點啦,他能夠馬上就付諸實行,認為可以馬上去做,甚至可以馬上做到。他要改個壞習慣,說改馬上就改了,不會拖拖拉拉,好像很捨不得一樣,東西丟到垃圾桶又要撿回來再摸一摸,再丟到垃圾桶,再撿回來再摸一摸,再偷犯一下,再偷犯一次。很快接受佛知見,改習氣很快改的入,他就不會這樣,這種人花開一定很快。

所以往生之後,到底斷惑是快還是慢哪?成就是快還是慢?還是不離萬法唯心造的道理。所以要快的可以快,要慢的可以慢。上品上的人很快花開見佛,就可以到處蒙佛授記度眾生了,所以慈悲的人就要上上品往生。蕅益大師說:『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所以要快的就要高品位往生,持名功夫就要深;要慢的這不用講,大家都知道。

持名功夫之深淺,看各人對這一句佛號的體認——念佛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持名善根福德同佛

我們曾經講過很多次,持名深淺,看各人對這一句佛號的體認。佛的能力是連等覺菩薩都不能知道一根毫毛,所以我們對於佛的能力和功德的真實狀況,是不能充分了解,這只有佛和佛能夠究盡。但是,我們可以用信心,對於佛的能力能夠信得過的人,他對於名號的體認就深。真正相信念一句佛號就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的人,他的信心就夠,持名的願和實行也會強。

就像一個很崇拜爸爸,又對爸爸的能力很相信的小孩子,他叫起爸爸的名字一定是很威風啊,一叫爸爸就安心了。因為他知道一叫爸爸,爸爸來就是全力以赴,所以叫爸爸,爸爸的能力就會等於他的能力,因為爸爸來給他撐腰嘛。爸爸的財產就是他的財產,這種孩子打一通電話給爸爸,叫一聲爸爸就一切成辦了。這樣的孩子在他心目中,一句爸爸當然就是無價之寶了,就是一切了!

真的深信念佛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的人,你想他怎麼肯把佛丟掉去搞別的嘛。您想,他怎麼肯把念頭拿去打別的妄想呢?所以,真的肯定念佛價值人,自然只要念佛,才不願意要別的,不願意亂想了。我們想,一個真正知道金剛鑽價值的人,怎麼會不撿金剛鑽,去撿什麼垃圾嘛!

請大家注意,大家不要以為自己已經聽說,已經知道念佛就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了,其實對娑婆的小事呀、小名小利都很在乎的人,就是還不肯定這句話,還不肯定念佛的價值,聽說是聽說了,信是還沒有信哪。真正相信念佛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的人,他的信心深,自然會肯念,念出來力量自然就大,可以全佛全心,一了百了。以這樣深的信願來持名,功夫就深,真正能夠體認持一句阿彌陀佛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的人,體認就是深,他一持名,功德力量就大,可以大到和佛一樣大。能夠相信蕅祖所說『持名善根福德同佛』的人,以這種深信的信念來念佛,自然心就不會亂,這持名的功夫就深。

同樣是念佛,對佛力不能深信、不了解,而且又對自己的善根有懷疑的人,總是覺得念佛不會多有用啊,還是要自己背很多債務啊,還是要自己再去怎樣怎樣才行啊!這,就好像不識貨的人,縱使送給他鑽石,他也不敢、也不能換來高價,頂多是去和人換一顆糖果,吃吃就算了。這樣的體認,持名的力量就非常的薄弱。沒有信心的持名,力量薄弱,當然就降伏不了妄念,心當然就亂。所以夏老居士為我們說明了修學的次第,他說『理明』才能夠『信深』,『信深』才會『願切』,『願切』才會『行專』。否則道理不明,常常就盲修瞎練,信不深、願不切,行也不專,心隨時都亂糟糟的,忽然間斷氣了,還是亂糟糟的。

有信願行,一切都是佛背——同樣一念心,可以選擇享受業障,也可以選擇享受佛力

一位童子說:『各位,你們還看不出來嗎?大業障是阿彌陀佛把她背走了?小業障,師父現在還自己在享用啊。』

請問『大業障』和『小業障』的定義各是什麼?事相上看起來好像是:有些佛背,有些又要自己負責。那麼大家知道哪些是佛背?哪些是自己要負責的呢?其實就像搭飛機出國,我們自己只要帶護照、簽證和機票就好了,其它,人連行李都可以讓飛機載。往生西方也一樣,我們只要帶信、願、行就夠了。有信、願、行的時候,一切都是佛背,自己根本不需要背;是沒有信、願、行的時候,才很冤枉地要自己背什麼小業障。這位童子說末學還有小業障留著在享用,其實同樣一念心,可以選擇享受業障,也可以選擇享受佛力。末學推測令兄的狀況也是這樣,當他提起信、願、行的時候就是佛背負業障,所以他看起來很好;當失去信、願、行的時候,業障就得自己背。

凡夫要如何契入空性呢?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個勝炒方便

一位童子說:『師父就是說,其實幫眾生背業,就是告訴你業性本空。』

業性雖然本空,但是凡夫要如何契入空性呢?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個勝妙方便,阿彌陀佛本身就是空性啊,而且是空有不二。我們念佛時專心在當下一個字,萬緣自然都空掉了,而佛號又歷歷分明。由念佛當下就可以體會『即空即假即中』,由念佛的方便才能契入空性啊,否則凡夫怎麼樣都是執著有呀,才空不了呢!

一位童子說:『剛才我聽各位學長說佛性、空性,可是問題是,事相上當你在受苦的時候,我覺得理、事不能圓融。』

我們如果認為『理』和『事』不能圓融,蕅祖就會問我們說:『佛法豈有二致耶?』『二致』就是不一致,不一嘛就是二啦,意思是佛法是不二法門,哪裡會有二致,理、事不一致呢?這就是說,『理』和『事』並不是兩回事,也並不是理和事一定要分開,要解一直說:『全理成事,全事即理。』顯然是圓融的,那麼為什麼我們理、事不圓融呢?是因為凡夫根本就不講理嘛!做事也不如理地做,修行也不如理地修。所以老和尚感歎說我們是『番仔』(台語),他都和『番仔』講『番仔話一(台語),到番邦要講番邦人士的話啊。

比如,我們都已經聽了自性的道理啊,也聽了我相是虛妄的,小水泡是虛妄的,也知道說應該要信自性啊,去掉我執啊。可是等一下去上班,還不是很計較:『都是我在做工作,他們都在摸魚耶!』這種心念,就是不講理呀,在加強我執,不講理,和佛抬槓嘛!又比如說:『我很有壓力啦!』『我很發心精進,別人都是很懶惰啦!』這也是在加強我執,不講理嘛。我們都明知道犯錯不好啊,犯戒不好,可是還是又要犯啊,這就是不講理呀。都知道傲慢不好啊,可是等一下還是驕慢心又會起來啊,這就是不講理呀。所以,並不是理、事不可以圓融,是我們自己不講理,明知也故犯,要朝著不合理那個方向去做啊,才會變成理和事不一致。其實在佛菩薩講理、如理的人來看,理和事從來都是一致的,始終是一致的,『全理成事,全事即理。』 這位童子說,大家都說業性本空,但『理』、『事』根本不能圓融。事實上,還在作夢當中的人,根本不知道夢是空,夢是假。就算夢本來就是空的,可是當夢到被人追殺,還是嚇出一身冷汗,夢中總是不知夢,如果真的知道是夢,就算覺醒了。大家口說業性本空,可是面對境界的時候可一點兒都不空哦,又是說壓力啦,這也壓力、那也壓力啦,又是很『郁卒』啦,又是嚇呆了啦,又是慌慌張張、手忙腳亂啦。這就是梵網經菩薩戒所講的『口便說空,行在有中』,我們嘴裡雖然會說空的道理,可是實行起來的時候,卻還是執著有。

以我們這樣根本沒有悟到空性、沒有證入空性的境界,假如去造業,受苦的時候保證絕對空不了的。就像我們現在說夢是空的、是假的,這大家都會說、都知道,可是等一下睡著了,又是作夢,把夢境當真,又迷掉了。平時都這樣迷糊,臨終的時候豈不是更迷糊嗎?假如不依靠覺醒的佛來叫我們,來接引我們,自己有辦法干什麼呢?大家打佛一的時候,秤一秤自己的狀況,就知道自力有幾兩重了,靠得住嗎?

帶業往生

一位蓮友問:『師父為什麼要叫我們老老實實作功課?為什麼師父要大家把阿彌陀經要解念四十九遍?就是要大家熟讀,跟著經典走。而且無量壽經也寫過可以帶業往生,對不對?』這位學長說『跟著經典走』是很對的態度。但是,請學長們注意,無量壽經現存的五種原譯本都沒有寫過『帶業往生』這個句子。然而,『帶業往生』的道理是絕對正確的。我們講『帶業往生』,是依經典的義理,不是依它的語言,也就是遵照佛所交代的,『依義不依語』,大藏經當中表達『帶業往生』這個含意的經典,有百干部以上,可以說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也不只有無量壽經上講這個意思。假如要從文字上來講,那麼無量壽經上是沒有寫過『帶業往生』這個詞句。

對不起,為什麼末學要講這一點呢?是因為幾年前,佛教界有一個大爭論,美國有一派人,他們說他們查遍大藏經,並沒有『帶業往生』這個詞句,所以就否定了帶業能夠往生。他們說必須要消業才能往生,因為這個說法會斷了很多眾生往生的信心,沒有信就不能往生,所以等於斷了很多眾生的法身慧命。佛指示我們『依義不依語』。『帶業往生』是歷代的祖師綜合了長篇的佛經裡面的義理,簡單扼要地來勸導眾生的話,它是符合佛意而千真萬確的,可是經上沒有這個文字,沒有這個詞句。假如我們說經上有寫這一句,那麼人家去查,找不到,會以為我們講錯了,或是誤以為是我們自己編的。

其實『帶業往生』的義理,並沒有錯。無量壽經有二段是講到三輩往生,上輩、中輩、下輩各人所帶的業不同,然而都能夠往生,這講的明明就是『帶業往生』,只是沒有直接用這個詞句罷了。十六觀經講九品往生,也是講九品的人往生不一樣的狀況,從上品上到五逆十惡下品下,各人所帶的業不同,但是都能夠往生,這義理上也是『帶業往生』的意思,只是沒有直接用這個詞句。這是末學要補充說明的。

接師父電話很緊張

一位童子說:『剛剛接到師父的電話,然後,很緊張的情況之下,又很興奮又很高興,該問的問題就……。』

阿彌陀佛,對不起,大概師父是黑臉的張飛,所以接到電話就緊張。希望大家臨命終時,不要再這樣緊張啦!

首先要提起信願念佛,無論如何都得安得住,平常時時就要這樣練。像上次有位童子受傷,末學很狠心地不但要她忍痛把腳本講完,而且還要她頭頂提起深吸氣站好,來拜佛。在為她換藥時也提醒她:

『我不只希望你的腳好,是希望無論腳怎樣,你都能夠安得住信願念佛,極樂就是你的了,就在這樣一念間。』

大家要明白,六道輪回中我們隨時都會有身體的,不必怕沒身體了,要想沒身體也不可能耶!所以,不必罣礙會沒有『腳』。要是下輩子投胎做蜈蚣啊,那腳才多呢,一次要買廿四雙鞋,光穿鞋就要穿老半天。

總結:阿彌陀佛到底能不能夠替我背行李?

佛法和外道不同的地方,外道是心外求法,而佛法重點就是萬法唯心造,由一念造出十法界,佛和眾生都是唯心所現,就像夢中一切世界、人、物,都是自己的心所變現的。而我們大家好像常常把阿彌陀佛或是釋迦佛,想成是我以外的另外一個人,在討論他們到底能不能夠替我背行李。有人說能背,那就交給他背吧!有人認為不能背,那就自己辛苦,自己慢慢去背吧!有人認為大行李佛能夠背,小行李要自己背,這可能是像搭火車,不敢把手提包放在車子上,總覺得人是可以坐車啊,可是行李還是要自己背在肩膀上比較安全啦。

這些思想問題出在總覺得佛是我以外的另外一種存在,甚至是心外的一種存在呢。大家還是照老習慣,只承認小水泡是自我,不敢承認大海才是我,頂多只覺得佛是個大一點兒的水泡而已,所以幫不了我這個小水泡的忙啊;佛是大一點的水泡,所以不能背負我這個小水泡的業呀。這也就是還沒有相信『五重玄義』裡面講的『信自』,還沒有承認、還沒有相信『心包太虛』,佛根本不在自心之外,佛不離當下這一念心。

雖然,每個禮拜六有來聽一下佛法,比起整個禮拜的時間,禮拜六的課真的只是聽一下而已。而且常常只是零零散散撿幾個比較喜歡的句子回去,很少真的用心把佛的知見接受下來,用來修改自己原來的知見。所以常常學佛很多年,其實日常生活所用的仍然是自己還沒有學佛以前的老思想、老觀念,平常起作用的還是世俗的老習氣、老毛病,這樣學佛就等於沒有學了。

要怎麼體會自性呢?——念佛就是一念回心,回到自性

講到自性常常我們很難體會,因為一般來講,我們都只承認小水泡是我,把整個大海都拋棄了。那麼要怎麼體會自性呢?我們可以先從睡覺作夢來體會。作夢的時候有一個夢中的我、睡覺的我,大概大家都有經驗,當我們掛念幾點鐘要起床的時候,常常到時候自己就會醒來,或者是到時候就會聽到鬧鐘,顯然在睡夢的時候,還有一個不睡的我,也就是一個醒覺的我。念佛,佛就是覺啊!念佛就是叫醒自己,離開夢境,回到醒覺的我,也就是一念回心,回到自性。阿彌陀佛就是覺醒的我,就是我的本覺。相信有覺醒的我,相信有覺醒的世界,就願意醒來,這就是信願念佛。我們等於是在夢中念阿彌陀佛,當一覺真正醒過來,夢中的業障當然全被這個覺醒趕走了,再長的夢、再多的業障,都是一覺醒就消失了,這就叫作業障被阿彌陀佛背走了。假如不是念佛,念佛就是念覺呀,假如不是念佛醒過來,必定會一直作夢作下去,很冤枉在夢中受苦啊。假如不相信有覺醒的我,不相信有覺醒的世界,當然就會貪戀夢境,當然不願意醒來,夢個沒完,漫漫長夜,一場又一場的惡夢,夢中真的會嚇出冷汗。對夢中人來講,當然夢中的業障非常的真實而令人苦惱啊!可是對覺醒的人來講,當然知道夢中的業障是空的,夢中的一切人物根本從來就沒有真正出生過,哪來真正的死亡消滅呢?覺醒的人也知道,只要把夢中人叫醒,一切就解決了。有的人一叫就醒過來,當然夢境就消失了,夢中的業障可以說被這覺醒的叫聲背走了。但是,有些人睡得很沉,他很貪戀夢境,很難叫醒,這種人還要夢很久,就還要被夢境障住,障很久。

末學是提醒大家思惟—五逆十惡的凡夫,所以能夠往生不退,他靠的是什麼?要真的弄明白靠的是什麼,才能進一步肯定往生是仗佛慈力,不是靠眾生自家的本事啊!講這些目的是要讓大家領受『彌陀之大願』、『持名之奇勳』,領受他力的救度,感謝佛恩,而真正起信,這樣才有真正的行啊!

修行和學習心態的問題

諸位極樂童子:阿彌陀佛,有一個笑話說:有一次,畫家畢加索跟他的朋友說,他很想把某一幅畫上那個人的鼻子改一改。他的朋友就說:『那你就改啊!』畢加索就說:『問題是我找不到他的鼻子啊!不知道鼻子在哪裡呀!我們常常說要修行,修行就是要修改行為啊!如果不知道是哪裡有錯,就不知道該改什麼,也不知道怎麼改。不知道要修什麼,就變成盲修瞎練啦!所以末學不得已要把大家原來的問題錄出來,提醒大家。這樣的作法是對法不對人、對事不對人。是要讓大家明白應該要修改什麼,並不是末學故意要找大家麻煩。事實上,以末學這種身體的條件,哪裡有空,晚上不睡覺,在那兒錄音,找大家的麻煩呢?我們再三說過,每個孩子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都要平安回極樂世界。如果沒有搭上極樂的電梯,就是末學沒有把電梯的位置圖說清楚。如果半途迷路,而末學卻不講,任大家去迷路,那就對不起大家,對不起阿彌陀佛啰!

我們常說:『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好像大家都知道信願了,而問題是在生活考驗中,常常不知道自己所選的並不是願生極樂啊!並不是取自心淨,而且自己的觀念也不是信佛。也就是說,雖然知道要有信願,而所做的恰好是沒信願的事。但是自己當時沒有發現啦!
我們在這裡指出來,只不過是要童子們明白了,頻道調一調,苟一念回心,這樣而已。苟一念回心,那就太好啦!『決定得生白心本具極樂。』

大家可以比較以前的錄像帶,就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有一件很可喜的事:以前很多位童子都有習慣動作,一緊張就趕快抓抓頭發,坐的時候彎腰駝背,下巴又抬起來,也有人上課沒有五分鐘就要喝三次水。而現在,大多數的童子都改掉了,都安定很多了。心恭敬的時候,自然就莊嚴了。以前剛剛開始,合掌會參差不齊,現在可以說大多能夠攝心合得很好了!這就是大家觀照力、心力都提升了。

一位童子說:『大家自己想一想,確實真要來學習要解,又志願要建立信願往生,又志願要成蕅祖去利益眾生,就真的發大心來學習。』

請諸位菩薩特別注意,這前半段講的是對的,有志願要建立信願往生,那就發心好好地學習要解。下一段說:有志要成為蕅祖,去利益眾生,這當然是很好,可是要特別謹慎,如果是想要留在娑婆世界做蕅祖,而不想往生西方,那可大有問題啰!那還是生死邊事啊!
要學作蕅祖,要學到像蕅祖,面西而坐,自在往生。如果只是學了幾旬:『此非善問!』這樣賣弄賣弄,是沒有什麼意思的啊!心念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如果讀了要解,又增加我執,以為我可以在這裡作蕅祖了,那又是反方向的迥向了。又是『狂憨神』抬,抬不退,以為伊是蕅益大師(台語)

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

彌陀要解,有一段文是:『當知,吾人大事因緣,甩居一關,最難透脫,唯極樂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

關於要解這一段文,一位童子提問說:『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這二個可以顛倒嗎?前面五重玄義是講:信了吾人心性不可思議之後,才升起願,然後去持名。現在這裡是反回來講: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不可思議。對這一點有疑惑。

這位童子很細心,有用心在讀要解,注意到蕅祖講話,有他的次第,起碼有想深入明白,蕅祖這樣說,其中的道理是什麼?蕅祖講話,寫文章用字,是不會隨便寫。信佛力、信持名和深信心性,這是有次第的。

一位童子說:『信持名是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不是指持名的行為。』

請大家特別注意,這一段話,信持名,這個『持名』也不能隨便把它換成『名號功德』。蕅祖說信持名,我們就要深入體會,為什麼蕅祖用信持名,不要隨隨便便地就說:這個『持名』指的是『名號功德』。這樣,意思就已經差了一大半了。為什麼呢?持名,有『能持』『所持』,持名這個動作指的是:『能持』和『所持』的合一。不但有能持的心性,還有所持的名號。用『持名』這二個字和單用『名號』,它的涵蓋范圍是不一樣的。

請大家注意,我們講『吃炒面』和單單講『炒面』,當然是不一樣的啰!講『吃炒面』,才能夠把『炒面』和『吃的人』兩方面聯合起來。如果單單講『炒面』,那就是,單一方面的啰!同樣的道理,講『持名』就像講『吃炒面』,是把『能持』和『所持』,兩個方面都涵蓋,連接起來。蕅祖用『持名』兩個字蘊藏了這一層的巧妙。要巧妙的引導我們,由所持的名號,契入能持的心性;就像由所吃的炒面,去體會到能吃的『人』一樣。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

以下我們舉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要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譬如說:一個孩子如果不相信爸爸有能力,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是不會請出爸爸來辦的,不會叫爸爸的。一定要先肯定爸爸有能力,才會去呼叫爸爸的名字,呼叫爸爸來辦這件事。如果我們不相信,某位醫師有看病的能力,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去叫某某醫師,不會去呼喚這個名號。所以一定要先對佛力有肯定,才會真的相信代表佛力的名號。

打個比方來講,像古代,有人被判了死刑,午時三刻要處斬,快要行刑的時候,忽然間,臣子拿著皇帝的聖旨,大叫著:『聖旨到!』這聖旨上面就寫著:『如朕親臨』這是等於皇帝親自來啊。他一讀,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诏日,怎麼樣』就把這個人赦免了!叫一聲『聖旨到!』為什麼就有這麼大的功效啊?可以免除死刑。就是因為那時候,皇帝有這個權力呀。因為皇帝有這個權力,所以說『奉天承運,皇帝诏日』才有效啊!假如是個沒有權力、沒有能力的小民,在旁邊叫著:『我某某人到!』雖然有說出名字,可是卻沒有功能啊!一個草民來了,也不能把這個死刑免除啊。所以說要大家都肯定皇帝有這個權力,肯定皇帝有力量,大家一致同意,這樣抬出皇帝的名字,才有用啊。

所以說,要先肯定能力,才能肯定名號的功用;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因為阿彌陀佛無量劫以來,修行,他對每一位眾生都有恩惠。大家可以恭讀《無量壽經》,講到法藏的因地修行,他無量劫來都是很謙卑的,低頭恭敬奉事一切眾生,不但是尊重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谄曲之心;而且救度一眾生不遺余力,可以說對每一位眾生都有恩惠。將死的人救他的命,欠債的替他還錢。為了一切眾生,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教化,自願捨身,這樣的教化行動,在彌陀過去生不知做了有多少,所以說:『三千大千世界,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為我捨身命處。』因為阿彌陀佛生生世世對眾生有恩惠,眾生感恩戴德,一講到阿彌陀佛,眾生就肅然起敬:鬼都要站起來,合掌敬禮;諸佛都要稱歎;菩薩都要拍手。因為佛有這樣的修行,才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力。

所謂佛力就是佛低頭謙卑地修行,開發出來的力量,產生出來無邊的影響力。我們要能夠肯定,彌陀有這樣的影響力,才能夠深信遇到什麼狀況,抬出他的名字來就有用啊!靠的是他老人家以前的修行,不是我們的功夫啊!

末學一再強調如果是靠自己的能力功夫,應該念自己的名字。哪一位有本事的,以後遇到鬼,就念自己的名字。譬如說,安安如果遇到鬼,應該說:『對方是何方神聖,在下安安。』那鬼一聽到是安安,他就肅然起敬,這樣才能算是靠自力啊!或者說,當當晚上十二點要去吃面,遇到小太保,拿出刀來要捅他一刀,那當當就說:『在下當當!』那小太保一聽到當當,他就甘拜下 風,趕快行個禮就跑。這樣才算是靠自力啊!

再說今天晚上,帶諸位童子大家到殡儀館,到墳墓去,看死屍,那大家一看,毛骨悚然:這個眼睛瞪的大大的,那個臉紫紫的,舌頭伸出來,七孔流血,大家一害怕,各自念自己的名字,棒棒啊!喜喜啊!安安啊! 覺覺啊!好好啊!上上啊!各自念自己的名字那就不怕 了,那就是靠自力哕!如果大家一害怕,都要念:『阿彌陀佛!』那顯然就是仗著阿彌陀佛的力啊!相信了阿彌陀佛有力量,才會抬出他的大名來啊!

因為阿彌陀佛累劫的修行,是令全法界,從諸佛乃至眾生,都感動的;所以他的名字是全法界最晌叮當的。肯定了佛力,才能肯定名號的功德;念起來就會威風凜凜,感恩戴德。感恩還好阿彌陀佛累劫,為我們辛苦為我們忙;否則抬出他的名字也不會有用的啊!還好阿彌陀佛累劫為眾生犧牲,布施眾生無量的恩惠,才讓我們遇到任何人事,抬出阿彌陀佛都行得通啊!

所以用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要感恩佛過去的修行,感恩他給一切眾生的恩惠,才產生了這樣的影響力。這就是念佛時,心在念佛的那一邊。有些人念佛,都以為我念佛功夫如何,都以為是『我』自己的功夫。講老實話,這是非常不知廉恥的,如果是自己的功夫,應該念自己的名字。念佛,踏在佛的肩膀上,還以為是自己的功夫,這實在是非常不知廉恥的一種心態,用這種心態怎麼會修出成就來呢!做人的基礎已經都錯了       

由所持的名號,未了解能持的心性

用『持名』才能夠把上下文連貫起來,一邊連貫上面講的名號功德,一邊連貫下面講的心性,因為持名就是用心性持名號啊!持名就包括了能持的心性和所持的名號,由所持的名號來了解能持的心性。我們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極樂童子裡面,最會吃的是誰呀?是上上? 還是當當?還是棒棒?不管是誰,我們由他一餐所吃的東西,就知道他那個能吃的胃有多大。假如一看,看他一餐就吃掉了三大盤的面,就知道他的胃容量就是三大盤面哪!這很簡單,我們就能夠體會:從所吃的東西,我能了解能吃的容量。由所持的名號,也能夠了解能持的心性。透過老老實實的持名,下『都攝六根持名』的功夫,這樣,才有可能深信:我們的心性本不可思議。

蕅祖很了解,我們大家讀五重玄義,講信自,講心性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多麼的偉大,其實是一頭霧水。大概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認為的『自己』都是指的是小水泡,不會指的是大海的自性。這蕅祖太了解了,所以講『信自』,我們都只是『聽說』而已,根本就沒有真正的信入。蕅祖這裡教我們,必須要透過這樣的層次——先要對佛力信入,才能夠信名號的功德;信持名,才能夠深信我們的心性。否則講五重玄義,講了半天,大家還是不信,腦筋就是轉不過來。對於『自己』的觀念,總還是停在小水泡這邊。根本不敢相信,盡虛空偏法界原來都是自己呀!

假如真的信都是自己的話,根本就不會去看不起其它人啊!因為其它人就是自己,看不起他,不就是看不起自己嗎?所以很顯然,我們都還沒有信自己的心性本不可思議呀!

所以,信佛力,信名號的功德,信持名才能夠信入心性,這樣的次第,這樣的實際行動是絕對不可以省略的。所以,確確實實要照蕅祖講的這個次第——要先信得過佛力,才能信得過名號的功德,才肯老老實實的持名。從持名的實際行動,才能體會到能持的這—邊,能持的心性原來是這麼不可思議。這是有程序的,假如已經有了第三層次的信仰,當然第一、第二是絕對有的啦!

不要學了高的道理,就很驕傲得忽視了基層的修持

一位童子問:『師父說若相信自性本自具足的話,那樣的人就會有老實念佛的行動,將來一定可以往生西方,然後乘願再來度眾生。如果他深信心性本自具足,他是念自性佛,他念念相應就念念佛了。這樣講不知道可不可以?』

假設有一個人,真正能夠深信心性,他真的相信盡虛空偏法界都是個自己。既然已經深信,盡虛空偏法界都是自己,那麼佛力也是自己啦,名號也是自己,持名也是自己,這有什麼不能信的啊?既然信都是自己,那麼和一切人事物都不會沖突啦!可是我們不要又太過眼高手低又誤以為自己就是這款人啦,所以不必從『』做起,一下子就要跳到『三』啦!以為自己已經是『三』。其實門兒都還沒有呢!可能連『』都沒有。

一位童子問:『如果他已經知道,自己本來就是阿彌陀佛,本自具足,他應該就可以深信了,他要經過信願行三個階段嗎?』

另一位童子說:『是針對沒有深信的人,蕅益大師用這樣的方式,來勸你要能夠信入。』
請注意這位童子所說的,如果他已經知道自己本來.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句子,最前面有個『如果』,也就是只是個『假設』而已。這位童子很可愛,每次都是假設一個很高的前提。當然,如果真的已經知道就好辦了,問題是『那個已經知道』是個『假設』而已。誰是那個已經知道的人呢?我們都只算是『聽說』有這麼回事而已,事實上,並不知道,更沒有深信。就像我們都說:『我知道夢是假的。』其實,當做夢的時候,並不知道是假的,那就還算是不知道,不能算是真正知道。必須要連作夢中都知道是假,才算是真正知道。

打個比方說:交通規則,大家都已經知道,可是如果過馬路還會闖紅燈,開車會超速的人,算不算是知道呢?算不算是深信交通規則呢?

這位童子說:『知道應該就可以深信了吧!』大家想:知道交通規則,應該就可以深信了吧!哪有那麼容易啊!誰是深信的人呢?真正深信的人是不是自然守規則?絕對會守規則啊!真正知道的人是不是不會違犯哪!請大家特別注意:『聽說有這麼回事』和『知道』是有相當距離的。『知道』和『深信』又有相當的距離。

蕅祖已經教了我們考察的原則喽——沒有願、沒有實行的人是不能叫做真信的。初步的信都不能算,當然不能叫做深信;必須要經得起『願』和『實行』方面的考驗,才能夠叫做『深信』。蕅祖說:
『信願行,非一非三,而三而一。』

請這位童子注意,先不要假設一個很高很高的大前提,然後覺得低層的全是不必要的;也不要先假設,自己已經是很棒很棒的。如果已經知道自己就是阿彌陀佛,同時也會知道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就不會這麼草草率率、輕輕慢慢的。要特別注意,特別謹慎,不要學了高的道理,就很驕傲地忽視了基層的修持。金剛經就特別提醒我們,像金剛經所講的,實相高深的道理,誰能信呢?只有持戒修福的人能信。沒有由基層做起的人,講空中的樓閣全是說食數寶。那天我們去看放生兄弟,在榮總的時候,這位童子看到捐腎髒給弟弟的放生哥哥,她在旁邊泣不成聲,哭成個淚人兒。末學也知道,其實這位童子很有慈悲心的。每位孩子都是有佛性,可以成佛的。末學實在不忍心,好好的佛不做,要跑去做阿修羅,所以常常會潑這位童子的冷水。正是疼惜每位童子,不願意童子們斷送了西方路。所以可能有哪一位童子覺得自己很棒很棒的時候,就是要吃棒棒的時候了。

請問『什麼叫做你已經相信心性不可思議』?這句話末學程度太差,聽不懂。因為真正信的人,起心動念都知道將有不可思議的功能,平常豈敢隨便亂發電波呢?豈敢草草率率的推理,隨便怠慢任何一個人呢? 小時候,讀過一個童話,有個小女孩,提了一籃雞蛋要去賣,走在路上,她就一直幻想著:如果賣了雞蛋,就可以買雞。如果雞又生蛋,就可以再賣。如果賣了很多錢,就可以買牛。如果有了牛,就可以作農場。如果如果……啊!自己就是個大富翁了。一想到是個大富翁,心裡很得意;可是就在那個得意的時候,一不小心,不知道前面有個石頭,一個水溝,唉喲!滑了一跤,把蛋掉到地上,統統摔破了。根本也沒有雞,也沒有牛,也沒有農場,還要收拾一堆的蛋殼和爛掉的蛋。

我們知識分子的失敗,就是很能假設出很高超的狀況,而假設和現況有很大的距離,甚至根本就沒辦法超越那個距離,結果遠不如都不會假設,真正呆呆的一直念一直念的人。

『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不可生淨土』的問題

因為童子提到『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不可生淨土』這個問題,我們來做補充說明。要解有一段,請大家回想,是不是有這樣一段啊?

『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

請大家確定,要解有這樣一段。由這句話,就可以知道:不但我們用凡夫的心,所做的善事叫做少福德,不是往生淨土的因;連阿羅漢、辟支佛的覺悟,都還算是少善根啊!也不是生淨土的因。這怎麼說呢?我們凡夫做善事,都夾雜著自己個人的感情,愛、憎在內。比如,自己喜歡的人就比較照顧啦;自己不喜歡的人,就是知道他病得很重,也不會想去照顧啦。如果是自己喜歡的親人死了,就會急著找人助念啦;如果不是自己的親人,就只冷冷的問說:『嗯需要我去助念嗎?』有寶貴的東西要布施,總還要選一下對象嘛!『嗯,要供養忏公師父啊!因為師父持戒清淨,比較有福報啊!』如果布施還想得福報,就是有貪求果報的心哪!有好東西要布施,總不會給那個看了很討厭的人吧?這就是還有『嗔心』。送個東西給別人,去救濟窮人捐個錢,就覺得自己很能布施哦!不小心又起了貢高我慢。如果幫人家一點小忙,就很有成就感,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真是很善良啊,功德無量很不錯呀!一不小心又起了我慢心。做點小事念念不忘,常常要吹噓炫耀一下,以便增長我相,做驕慢的奴隸。假如能持戒,過午不食,又看不起不能持,晚上吃飯的人,又生起嗔心、傲慢心。假如能打坐,又覺得我都坐得比別人更久耶,又生起得意,增長我慢,自己找倒霉。

所以說:我們凡夫的心,即使是做善事都免不了愛不愛,就是愛和憎的分別,因此所修的福業都夾雜著貪嗔癡慢的煩惱。可以說:做不出什麼清淨的善事,頂多只是做些『雜毒善』啦,也就是善當中,總是雜有一些貪嗔癡慢的毒素在裡頭。這樣的因,都是不清淨的,根本就不是生淨土的因哪!所以大家不要以為:自己是做了什麼好事所以才能往生淨土。千萬不要以為:能夠往生淨土是自己有什麼功夫,行什麼善,為佛教界有多盡力這樣來的。

蕅祖在這裡,已經斬釘截鐵的告訴我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也就是說:咱們凡夫若靠自所修的善所修的福,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和淨土感應的清淨因啦!

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

若不是仰仗阿彌陀佛慈悲『大優待』,他的淨土裡面,特別設了一個門坎很低很低的凡聖同居土,讓我們這種『做沒什麼好事情』(台語)的凡夫可以去呀!所以極樂的同居土,是『凡夫優入而從容』這優入不是我們自己能去的呀!是因為他大優待,我們才能進去的呀!如果依照我們自己的條件,十方佛國的淨土,我們都進不去耶,因為沒有清淨因啦!

十方佛的淨土,都不是用凡夫的雜毒善可以進去的,所以凡夫能夠進入西方的淨土,是靠阿彌陀佛的大優待,是靠佛力給我們的通行證,開方便,讓我們只要按對密碼:『南無阿彌陀佛』,由佛來帶路,我們才能進去的。所以只有信佛力,願意領情,念出來的阿彌陀佛名號才是可以往生淨土的多善根多福德。因為念佛用的是佛的善根福德,當然是大善根大福德,多善根多福德啰!只有信佛力,願意領情,念的佛才是多善根多福德。如果是自力的心態所念的佛,那還是自力,還是少善根的喔!還是少福德喔!如果是靠自力的心態,所念的佛,還不能算是多善根多福德,因為靠的是自己嘛!自己只有少福德啊,沒有多福德啊!

蕅益大師講的話非常簡潔,所以一個字也不能漏看。蕅祖說:

『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

請注意,這一句唯以信願執持名號的『唯』,就是只有啊!只有用信願執持名號,才會一一聲完全具足多善根福德啊!要注意喔!是以信願為基礎所執持的名號,也就是信靠佛力的,願意領情的。如果是單單靠自力的執持名號是沒有這麼大功能的。

要注意,連聲聞緣覺靠自力覺悟的善根,沒有發大菩提心,都還不算是往生淨土的因哪!何況我們凡夫,迷迷糊糊都沒有覺悟啊。

修學淨土,貴在聞法,要聽聞這信願往生的法,貴在聞佛名

所以在淨土法門,是以『聞佛名』為善,是以『得聞信願念佛往生的大法』為善,並不是以自己做了多少好事為善啦;因為凡夫做好事,離不開自我意識,離不開我執的束縛,善不到哪兒去啊!

要了解一個殘障坐輪椅的人,如果他知道有電梯可以坐,又肯好好的搭上去,他可以比奧林匹克運動選手自己跑步,還要快登上頂樓啊!所以修學淨土,『貴在聞法』要聽聞這信願往生的法,『貴在聞佛名』。『要聞法』才能知道往生的關健啊!才能知道應該要做信願的檢討和確立。『得聞佛名』才有通行證的密碼,靠著佛來帶路才進得了淨土啊!

否則憑凡兼靠著自力,只要心中還有一點點見思惑,還有一點污染,那就是骯髒的,就和淨土的清淨不相應啦!蕅益大師已經講得這麼明白:

『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

那我們大家就不要吃迷幻藥了,還以為自己很有修呢!還是老老實實的信靠佛力,還是老老實實的賴著彌陀慈父吧!

這樣講,並不是要大家從此不必再做善事了,反正都是雜毒善嘛!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教我們認清楚:自己就是一個只能做雜毒善的人,做任何的善事都要迥向西方。迥向就是方向的回轉,調整方向,向清淨的西方。方向一回轉自然就從自我意識這邊轉到西方去,自自然然遠離自我意識,而把雜毒善的『毒』去掉了。

我們只有把自己的善根迥向西方,才和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就好像一滴小水珠,滴入大海,和整個大海融合為一。小水滴如果不滴入大海,不回向入大海,水滴也只是水滴而已呀!

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一位童子問:『會不會有那種情況,他有信願,沒發菩提心,可能他現在病得很苦,只想趕快找個地方,在那邊享福,假如這樣是不是也不能得生淨土?』

安安老師回答說:『照往生論講,假如你沒發菩提心,只是為了自己要享受到極樂世界,這樣的心,不能往生。』

關於這位童子的向題,末學的回答是:『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請大家別忘了這主要的原則。只要他真的信佛力信阿彌陀佛有大慈悲,又有能力可以救他,他又願意讓阿彌陀佛救,真的願意捨娑婆去西方,這樣念佛就算是信願具足,就必定能往生。請大家注意,末學這樣的答案,和安安老師所說的,有沒有矛盾呢?

關於這位童子的問是,末學在這裡念二段印光大師的開示,您就可以了解,這種狀況可不可以往生。

印光大師說:

『若志誠懇切念佛,求生西方,無論什麼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脫死。唯有不生信,不發願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願,無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輪船過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

所以您所問的狀況,如果是符合印祖說的條件,是可以往生的。再請看印祖還有另外一段開示,說:

『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之心,願生西方須以菩提心為本,則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願生心,無菩提心,則功德微劣,難登上品。』

這是說,同樣願生西方,如果以菩提心為本的可以登到上品。如果願生西方,只是為了自己,沒有菩提心的,那麼功德微劣,難登上品。 我們綜合以上兩段開示,答案應該是可以往生,可是品位不高。就像十六觀經所講的,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往生的例子。他的品位是下下品,不過,還是往生了。請大家回想一下,記不記得蕅祖說過:『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l 我們等一下再解釋,為什麼『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蕅祖強調『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這段文,大家都念過七次了,應該記得。蕅祖說:『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就是說:由信願出發,執持的名號才能算是『正行』。如果不是由信願出發的持名,那還不是正行喔!好!我們講自一點,就是信和願,兩個都具足了,就等於是發菩提心。深信和發願加起來,就等於發了無上菩提心了。所以,如果一個人真的有信願要去西方,那就不能說他沒有菩提心。像這位童子所說的,一個病人,病得很苦想要趕快脫離痛苦,去西方,這就是已經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啊!這就是『有願』啦!

臨終病苦,信願還在,真是很了不起很了不起

大家可不要以為這個很容易喔!因為一般病人,如果很苦、常常會想要自殺,想要自殺就是只有厭離娑婆並沒有欣求極樂啊!因為自殺是會更苦,會極苦不會極樂的。而一個病人,如果很想離苦,而他會采用念佛求生極樂的方法,他就已經具足『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大家可以觀察,一般人,在這種節骨眼,多半會去求醫生啊!求密方啊!要打嗎啡啊!或者去求生機飲食療法啊!那麼這種心,就只是在欣求娑婆世界暫時的麻醉,並不是欣求極樂,想永遠快樂。欣求極樂、永遠的安樂,這可是很難得的喔!所以,如果,像這位童子所說的,有這樣的病人,他是求生西方,其實,他的心已經和一般人所求的:求醫啦!求暫時麻醉不一樣了!這心中所欣求的不同,就是眼光和智慧有差距了。他能了解自己的處境,知道該欣求極樂,而不去求暫時的止痛,就是有智慧、有眼光,看得出輕重緩急喔!大家可別輕視這種『大病臨終時,願意放下身體,專志求生西方的舉動。』

大家且先不要去評論他,是為自己而發心呢?還是為眾生而發心。大家先老實的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打坐,腳又麻又痛的時候,或者是有病、痛苦的時候,是不是一苦起來,心就不由自主的跑過去,抱住那個痛苦的地方,很難以放下。就算上課都有聽說過,身體是幻化的啊,是當體即空的啊,可是卻離也離不掉,放也放不下;所以結果多半是把佛放下,把佛丟掉,而不是把身體放下喔!大家檢討一下,當痛苦襲來的時候,自己會不會想到是為眾生求生極樂呢?還是專心只想著自己的苦呢!可能很難去想什麼眾生吧!

一位法師說:她覺得人大多是喜歡痛苦,不喜歡快樂:我們可以觀察,大多數的人是選擇,專心去感受痛苦,專心執著身體,這不是喜歡受苦啊?大多數人不會選擇專心念佛喔!像那天,末學打電話告訴安安說:MD已經錄好了,請問她什麼時候能拿,她正好在扎針,她就專心注意著自己的針,那末學知道他人不舒服在扎針,就一直勸她要提起念佛喔!跟她說:『你這個時候不念,一生所學的都是白學。』當時她的心很專心的放在自己手上所扎的針,很專心的在注意自己的頭暈。平常她是說:『要選擇往生。』但是到時候她的選擇,還是念自己的身體。

大家聽了可不要生起輕慢心喔!說安安怎麼那麼糟糕呢!我們講這段的目的是請大家不要太掉以輕心,因為其實安安老師平常可以說,比我們認真學佛了,但是很可惜!到了關鍵的時刻,還是選擇丟掉佛,丟掉法,丟掉往生的願。她還是選擇,注意扎針,專心去受苦。所以蕅祖勸我們不要當作太容易而散散漫漫的不精進不鞭策自己啊!『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勤』。

平常都說要往生,然而境界現前的時候,還是胡裡胡塗的,也不知道自己所選的就是沒有『願』的舉動。安安老師尚且這樣了,何況我們不如安安老師的人呢!胡裡胡塗的,都是要等中陰身超度的。從這裡我們可以體會到,臨終真的能夠堅持信願往生西方的,實在是很了不起很了不起呀!病得那麼痛苦,臨終胡裡胡塗的,信願還在,那真是很了不起很了不起呀!

往生信願和善提心相應的問題

『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我們的重點,是要說明,為什麼深信發願,就算是無上菩提心。我們曾經講過,菩提心就是大慈悲、大智慧、大願力三者的結合,現在就來分析,往生的信願,和菩提心的相應,也就是信願和大智慧、大願力、大慈悲的相應。如果有病人到臨終真的很想去西方,又真的能念得出佛來,那麼,他的『智慧』就是看得破身體和娑婆世界,這可不是普通智慧哦!這樣的一念,就是有覺悟啦!否則身體不是這麼容易看破的啊!娑婆世界不是這麼容易看破的啊。而他的『願力』,就是放得下整個娑婆世界啊!而且,放得下身體哦!這可是很大很了不起的力量哦!我們可不要隨隨便便地說:他是什麼為了自己啦!沒有為眾生的菩提心啦!其實,人家的智慧和願力,提得起來,就是超過我們了!他真去得了西方,還怕不能成佛度眾生嗎?

再說到,他能夠相信佛有大慈悲、有大能力可以救我。前面我們講過,如果吃得下三碗炒面,就表示他有相當能吃的胃口啊!對不對?現在我們就把炒面,代換成慈悲和佛力,請大家注意聽哦!『吃得下大慈悲,就表示有能吃的胃口;吃得下佛力,就表示有能吃的胃口。』這樣說對嗎?意思就是,信得過大慈悲,就表示有能信的心啊!也就是說心中有相應相當的慈悲呀!否則怎麼信得過呢?怎麼能不懷疑呢!能接受佛力,能接受得下來,就表示有能夠『肯定大力』的心,有那麼大的胃口啊!否則一定會懷疑的。懷疑說:『敢有影(台語)佛祖對我那麼好嗎?』『敢有影他能救我嗎?』『我平常和他不熟識,到時叫他不知會歹勢嗎(台語)?』也就是說,會懷疑:『真的有什麼叫做阿彌陀佛的會對我那麼好嗎?』『真的有什麼極樂世界那麼便宜可以去嗎?』 『真的有什麼佛力可以救我嗎?』

所以說,到臨終的時候,一個信願念佛的實際動作,它的底下必定有不可忽略的大願力、大智慧、大慈悲,這也就是菩提心啊!這就是對於自性佛的肯定啊!而以實際行動來表達啊!大家看,水面浮出來的冰山好像只有一點點,其實水下面的冰山很大,直通到海底啊!臨終的那一念,好像是浮出水面的那一點點冰山,其實那一念念佛,就是起自於,整個佛性的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絕對不是偶然的。很可能,這臨終的病人,他並沒有時間想這麼多理論,也可能他這一生,沒有因緣想過:要為眾生著想,要發大菩提心度眾生。可是一個人在生死關頭,能夠靠著佛力,度到西方,必然就保證能夠成佛,普度一切了。

十六觀經下品下生,那一段講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往生西方

請大家仔細恭讀十六觀經下品下生那一段,下品下生這一段有講到:五逆十惡的壞蛋啊,念佛十聲往生的狀況,大家仔細讀經文,很顯然,那五逆十惡的人,平常是絕對沒有發什麼菩提心的啰!而且是具諸不善啦!意思就是壞事作盡啦,照因果報應,絕對是要墮落惡道啊!經歷多劫要受苦無窮的。可是這樣的人,被種種的痛苦,逼迫得不得了了,遇到有人勸他要念佛啊,他太苦了也不能觀想佛啊!於是周圍的善友告訴他說:『如果不能念佛,不能觀想佛,那麼就直接稱佛的名字,趕快叫佛啊!』所以這五逆十惡的人就狠狠(台語)發心,忽然間,在一念當中調整了頻道,對到了佛大菩提的頻道,讓他最後拼出了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個頻道狠狠(台語)對得到,忽然間要能對准,這可不是普通的功力哦!這一念當中突破三軍的重圍,這可不是簡單的事哦!這沒有大菩提的底子,也作不出這種事來哦!大惡棍,馬上就變成大英雄、大菩薩啰!

經上說,這樣的人去到極樂世界,經過十二大劫蓮花才開;而且觀音勢至以大悲的音聲,來為他講說諸法的實相,教他除滅罪過的佛法。啊!他聽聞了佛法以後非常的歡喜,應時就發起了菩提心啦,經上說『應時即發菩提之心』。很顯然,由這樣的經文看起來,他是去西方那邊,才真正發起了普度眾生的菩提心啊!他在娑婆念佛之前,是五逆十惡的喲!然而,他臨終能夠十念念佛,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全交給佛了。這十念佛,就足以對到『阿彌陀佛大菩提的頻道了啦!』我們要說非常幸運,他斷氣了。他斷氣了,所以就沒有機會再造惡啊!那十念念出來,就是他的最後心,就決定了。

但是蕅益大師到後來,又請大家特別注意喲!這一種特例,萬中無一啊!豈可僥幸!蕅益大師說:這一萬人沒有一個,大家不要存著僥幸的心。以為現在可以放心,五逆十惡通通做沒有關系,到時候再來念十聲就好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平常就調對頻道,就像安安老師所說的那樣,平常就要發菩提心,才會相應,這樣才可靠。不要選擇去走那種,萬中無一的狀況,除非你是很怪的人。要看看是不是自己屬於萬中無一的特殊人選。這位童子很難得哦!第一次在錄像帶上看到他,他比較緊張,講話會有口頭語,可是沒多久,他就變得穩重得多,又安定很多,而且口頭語,可以說完全改掉了,一句也沒有再出現。這就是他有提起覺性,在觀照自己,也有用相當的心力願力來改,這樣才能改得掉啊!這樣末學老人家很歡喜,請童子們再接再厲,再用功念佛。他上次筆記上重點寫:‘because fequency。沒有錯,fequency調對了,佛力就能加被得上,就很容易進步了。否則要改一個日常小習慣,也不簡單啦!

臨終求生極樂的心念,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一位童子說:『若學佛,你都為你自己好,在世時,求福報比別人好;臨終又要求到一個好的地方去,比別人要好,沒有發起利益眾生的心,是不能生極樂。』

請大家特別注意,這一段話的重點。她是說,臨終,還要求到一個好的地方去,要求比別人好,請注意這不是欣求極樂哦!是求比別人好!這念頭的焦點,不是念佛哦!是念我慢,要比別人好,就是我慢心,這絕對不是願生西方的願。生起這種我慢心,就是取了自心穢,捨了自心淨啊!這跟願的大前提,就不一樣了!這種狀況,和前面的問題所說的狀況並不一樣。前面所說的是病人病得很苦哦,而想要求生極樂。差之毫厘,失之千裡,請大家注意,一個念頭是求生極樂,和求比別人好,是完全不一樣的,那回向的方向,心念的方向是絕對不同的。心念發出去的電波不一樣,當然感應出來的影像,就不會一樣了!

『齋戒清淨一目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的問題

一位童子說:『所以像我們凡夫,真的要修行,若說要留在這邊修行很快啊!因為,我們這邊修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一百年。』

諸位菩薩請注意,留在這邊修行怎麼會很快呢?三大阿僧祗劫,又三大阿僧祗劫,不知幾時才會證初果呢!

童子又說:『修一天等於修一百年,那麼修十天就等於修一千年,這樣說來,那我們應該留在這裡修啊!可是我想想,還是要到極樂世界去修……

安安菩薩說,我們在這邊修一天,這句話講得太含糊籠統了,這是安安自己發明的,請問怎樣才算是修一天呢?像我們這樣過生活,就算是修一天了嗎?經上並不是這麼說的。修一天是有標准的,說『齋戒清淨一日一夜』,標准是,在這裡持八關齋戒,持到非常地清淨,不但戒條沒有毀犯,連行住坐臥,種種威儀,種種微細的行持,都沒有違犯。律儀都清淨這樣才算是齋戒清淨一日一夜,並不是籠籠統統的修一天。請大家特別注意,不能含含糊糊地說,我們這邊修一天,等於極樂修一百年,這樣子又生起一個貪戀心,覺得我在這裡修一天,那就好了。

其實在這個世界要八關齋戒,持到律儀清淨,一天一夜都很不容易做到的。上次我們在台北,受八關齋戒,諸位童子們受了之後,都很老實地忏悔。可見要持到清淨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一不小心,習氣就來了,說時遲那時快,發現的時候都已經犯了。所以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逆緣很多的地方,要齋戒清淨一日一夜不是這麼簡單的。所謂的齋戒清淨,清淨都還要作到不犯威儀的。

末學已經再三再三的懇求安安菩薩,懇求諸位童子們、諸位菩薩,上課的時候,凡是要講經文、講佛法,一定要有根據,不要信口開河。這並不是說大家不可以提問題,或是不可以討論,或是發表意見,而是說當我們要對大眾講一些話的時候,應該要存著慈悲心,對大眾負責的心。請人家吃東西,不能請一些蜂蜜加一滴農藥的東西,或是含含糊糊的,米沒洗干淨夾著很多泥沙就去煮的飯。

驕慢心

一位童子說:『像我剛剛出去幫人家上課,講點佛法,沒有多久,下台來就有人跑來當場向我頂禮。我是趕快回三個禮不敢接受。也有人就跑來跟我講:『老師,我來上你的課,你就是我的老師,你有什麼願要滿,我都幫你滿。』對不起,請大家調整一下觀念,別人對我們很禮敬,那是他很有恭敬心,能夠降服驕慢的煩惱,是對方很懂得禮敬諸佛,是他有修養,不是我們被頂禮的人有本事啊!人家聽法之後,知道要頂禮,是他已經懂得恭敬『佛法』,恭敬『說法者』,並不是向『人』頂禮。我們不要自我陶醉,以為人家向我們頂禮,那真是太自作多情啰。我們要很慚愧呀!別人已經懂得恭敬,我們還這兒洋洋得意,生驕慢心啦!

在這裹有一件事,要特別提醒大家,印光祖師曾經舉過一個例子,說有一位姓楊的居士,有一天他在拜佛的時候,竟然佛像起立來答禮,也向他禮拜。請特別警惕哦!不是人,是佛哦!佛像都爬起來頂禮答禮。如果這位楊居士一動心,稍稍有一點兒自鳴得意,以為我一定是很不錯啦,否則佛像怎麼會起來答禮呢?這樣,就完了!這樣就是起『浮躁狂妄』的心,會壞了往生的大事!

大家知道印光祖師怎麼說嗎?他說佛像為什麼會起立來答禮呢?這是『宿惡業力』,過去生的惡業力使得冤家債主,幻現此境!就是冤親債主變的啦!希望他看了以後,一得意,生歡喜心,以為自己得道啰,那麼就著魔發狂,破壞他所有修行的功夫,這樣來報怨。因為假如我們一直信願念佛,這生就要成佛了!以前的冤親債主很不甘心啦!不甘心我們這麼便宜就成功啦!所以就抓住我們的小辮子,來報怨。稍為被一誇獎一贊歎就動心的人,冤親債主就專門贊歎他,讓他得意得飛上天,把佛都丟了啊!這樣才能破壞他往生啊!稍微見到一點好境界啦,什麼放光啦,就得意洋洋的人,冤親債主就專門現這種境界,讓你得意洋洋,得意得忘了佛。印光祖師說的這位楊居士,還好,他的功德力深,沒有受到這種境界的損壞,還是繼續正念念佛,終能往生。

印光祖師說:這位楊居士發生這個事情的時候,有些人還認為是真的呢!可不哀哉!印光大師說:佛是三界的大師,等覺菩薩來禮拜佛,佛也不會阻止他禮拜的,怎麼會起來跟楊士答禮呢?印祖感歎哪,我們凡夫正眼根本沒有打開,魔境現前也不認識。為什麼上廣下欽老和尚,和家師一再耳提面命,常常在我們耳邊說:『狂憨神抬,抬不退,以為承天寺攏伊起,眾生攏伊度。』(台語)這是真的愛護我們的法身慧命啊!不忍心我們這樣一得意,稍微一點點不值錢的小境界,就斷送了西方路啊!

『一直念一直念』和『靠信願求往生』的問題

一位童子說:『我們是不是不要去想為什麼,不要去想是不是信自,信他,信理,信事,都不用想,就照師父說的,癌細胞變成佛細胞,我們就這樣一直念阿彌陀佛,一直念阿彌陀佛,一直念到所有細胞,都變成阿彌陀佛的聲音,是不是這樣就可以啦,就不用想很多很復雜的東西,這一點要跟師父來請教。』

關於這位童子問的這個問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不過,問題就在,我們並沒有一直念一直念啦,總會搞一堆別的啊!誰是一直念一直念的?我們都是想東想西,問東問西,所以根本就不是屬於,一直念一直念佛的狀態。所以一直念一直念對我們而言,『只是個假設』而已。如果這一生都做不到,就永遠只是個假設而已。雖然是個很好的假設,也只是假設。童子們知道,這樣手一彈,一彈指中有多少個剎那嗎?這一剎那中,就有幾百個念頭生滅嗎?算起來我們一天,真的念佛,沒幾念啦!其它雜念,多得不得了,要靠自己去念念念念,把細胞都變成佛,很難保,不會變成鬼呀!還是靠信願,求往生,能往生就全身是佛,甚至全法界都是佛啦!

一個念佛實例的分析

一位童子說:『關於剛才的問題,我就想到師父跟我們講的一個例子,就是說,之前有一個道場,他們辦了一個三年的活動讓你來念佛,供你吃,供你住,你只要念佛就好。結果非常的意外,所有的人都沒有辦法堅持到最後,而且最後都改信別的法門,唯一堅持下來的,只有師父的師叔。為什麼?我想是因為如果叫你每天什麼事都不要做,只叫你念佛,如果你在理上沒有了解,你能夠這樣信受念下去嗎?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問題吧!』

下面我們就來檢討,為什麼大家都沒有辦法堅持念三年,只有一個人能堅持下來呢?這檢討起來有幾個重要的原因:第一、就是念佛的動機錯了,念佛的動機,不是求生西方,是求我要得一心不亂,也就是以一種很強烈的『有所得心』,結果呢?一天沒得,兩天沒得,一年沒得,就覺得很失望啊!很沮喪,沒有成就感。被失望的情緒打敗了,就失去信心,想去找其它的法門。其實,沒有得一心不亂也能往生啊!就是往生凡聖同居土啊!有信願,就可以往生,反而是失去信心,才不往生。

檢討這樣的動機,根本就錯了,一方面,求我這個小水泡,要如何成就,這基本上已經和佛法去掉我執的方向相反了!佛說要無所得,我們偏要有所得,就是和佛抬槓啦!涅槃經說:『有所得者,名為無明』啊!心中想要有所得,就是朝著無明邁進。口中念無量光的名字,心中向無明,這樣頻道會對嗎?

很多人很可愛,把一心不亂,想象成另外有什麼可以得。好像得一心不亂,會有一個獎杯,從空中掉下來,上面寫著『一心不亂』,頒發給我。

其實,念佛,是最輕松不過的事了!當下專心,都攝六根,這是最不累的,眼睛也省得東張西望,耳朵也省得亂聽,身體省得亂動,不是最不累嗎?當下都攝六根,管一個字就好了,何必另外再起一個心,急著,要另外得到一心不亂呢?忏公師父說:『一心要念佛,一心又急著要一心不亂,這樣就兩心啦!起步就兩心,時時都兩心,要何日得一心呢?』

再檢討第二個原因,念佛不外是采用行住坐臥幾種姿勢,如果不懂得『端正,又輕松』的原則,結果就會把念佛這種最高的享受變成苦行啊!打坐苦,拜佛又苦,經行又苦,一苦起來,就把佛丟掉,把信願丟掉。其實不是念佛苦啊!是念錯了!念得不如法,才苦啊!心裡一有所得,就很緊張啊!很緊張當然身體肌肉全部繃緊了,繃緊了支持不久的,一定會又酸又痛,很苦的。動機一有點不對呀!就是沒有正念,身體也不會端正。不端正啊,東壓迫,西壓迫,一定會苦的,苦了就支持不久了!

所以最主要是要調心,動機正確,才能端正輕松。真正動機正確了,正念提起了,自然萬緣會放下,放下就輕松啦!有所得心很強的人,念起佛來一定像找人打架,找妄想打架的樣子。沒人跟他打架,他也打得很累呀!這當然支持不久的。

第三,再檢討這種修行方式,依照印光大師的開示,像這樣一門深入,把其它的事都廢掉的方式,只有打佛七的時候才可以用。如果平時長期這樣,請大家注意哦!除非是菩薩再來的根機,否則一定會發生,驕慢懈怠的弊病。為什麼呢?凡夫的心很容易就生起厭倦啦,一下子腿痛啊,就厭煩了,一下子又蠹蛄(台語)了,根本就堅持不下去,結果反而會因為行不下去,連信心都破壞了!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這是自己搞錯方法!一方面不懂得彌陀大願,一方面不了解自己的根機程度。彌陀大願有說到:不論做什麼事,都可以以善根來迥向西方,就是為別人倒一杯茶,掃個地,也是迥向西方,這樣以『善根迥向西方』就可以往生。所謂迥向西方,就是有信願啦,佛就會來接,安心念佛就好了!

注意,佛是說『要往生』這樣的心沒有亂掉,重點是『心』的問題,是心不亂,不是身體懶得動,不是身體不動哦!不是教我們什麼事都不要做,等著茶來張口,飯來伸手。其實什麼事都不做,也還有做『那個什麼都不做的』那個事啊!就算茶來張口,飯來伸手,也還有張口和伸手這些事啊!也還有做呼吸的事,還有大小便打瞌睡呀!怎麼有人能長期什麼事都不做呢?

印祖說:『天之生物,必須晴雨調停,寒暑更代。』也就是假如一直下雨,或一直出太陽,一直太冷,或一直太熱,根本生物就不能活啊。必須要有調劑,有時下雨,有時出太陽,有適當的寒熱調節,生物才能活得好。所以印祖教我們修行,要自量其力,就是要自己衡量自己的程度:如果不是菩薩再來的,只是初學的人,就要以這種等著茶來張口,飯來伸手的方式,說這樣是要一心念佛。其實都會變成懈怠、驕慢,把『自修』變成『自私』。注意哦,自修和自私常常是一線之隔而已。

印祖提到,很多標榜一心念佛什麼都不肯做的人,結果都變成像楊子那種,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的弊病。變成很懶惰,懶得為人做事,像個大少爺、大少奶奶,又以為自己很會念佛是第一偉大的功德,不必再做別的事啦,結果變成驕慢地不得了。其實這種心,都是在念驕慢和懈怠,根本就沒有『念佛』哦!這就是理論不清楚,又沒有讀印祖開示,誤以為自己是菩薩再來的根機。其實不是『一心念佛,一門深入』不對哦!也不是念佛不能夠包含萬德,全攝佛功德哦!如果,是照蕅祖說的:以信願為出發點的至心念佛,確實是『全攝佛功德』,『當下圓明,無余無欠』的。

問題是他念錯了,沒有念到佛,卻念到:我什麼都不做,我要趕快得一心不亂,念到:我念佛最了不起,都念到這上面去啦!

印祖建議:像我們這種程度的人念佛,也不能完全廢掉兼修眾善——心以念佛為主,做事情是隨緣報阿彌陀佛的恩

所以印祖建議,像我們這種程度的人念佛,也不能完全廢掉兼修眾善,譬如放生啦、布施啦、為人服務啦。要注意哦!並不是念佛的功德不夠,要修其它的善行來補哦!是我們凡夫的程度不夠,定力很差,容易厭煩,所以才要調劑身心。譬如一直打坐念佛,腿痛了,堅持不下去,可以起來掃地呀!心念佛,身體也可以掃地呀!掃地報佛恩。因為極樂黃金為地,都不必掃地,就是因為所有的地,都是阿彌陀佛負責幫我們掃好的。現在學阿彌陀佛的心,幫大家掃地,越掃就越感恩。譬如拜佛累了,也可以洗碗報佛恩啊!想到極樂世界不必洗碗啦,因為洗碗全是阿彌陀佛一個人包了;這樣洗碗,也就是心中憶佛啊!洗碗也就是憶佛念佛迥向西方啊!重點,是在心的方向都對准西方,念頭的焦點放在『佛』,心是以念佛為主,做事情,是隨緣報阿彌陀佛的恩。並不是以做事為主,有空才念佛,沒空把佛丟掉哦,那心就歪了!

像歡喜菩薩,她們念佛動機是要去西方,一直念佛是至心信樂,啊!感謝佛恩.報答佛恩啊!她常常說:『我真感恩,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沒有這四個字,我不知要多苦啊(台語)!』她是感謝佛恩,並沒有想要另外去得什麼一心啊,來光宗耀祖,光耀門楣,所以反而心無罣礙,反而一心。她們可不是做世間雜事,也能念佛的心態哦!她們不是把做事擺第一,念佛擺第二哦!她們是以念佛為主,以念佛為前導,念佛也能做事啊!念佛也能做事啊!她們是以念佛來引導做事,念佛是第一,做事只是隨緣報佛恩而已。所以,做什麼事都超越了個人的成敗得失,沒有我,誰在累呀!都是我相重的人,才常常有那個『我』在那裡很累,『我』在睡眠不足。像歡喜菩薩,天天一個人在垃圾回收場,做到三更半夜,心中都是念佛,以佛的精神為大眾,根本就忘掉了小水泡的我啊!所以也沒有我累不累的問題,也沒有壓力,也沒有要趕快一心不亂這些問題。因為她是真的依靠佛,歸命於佛啦!所以依靠佛就輕松啦,在輕松歡喜當中,自自然然和佛形影不離。她依靠了佛,就是以佛力為她的力啊!所以越念越有力,樂此不疲呀!
像上一次打佛一,請安安老師向大家宣布,要睡的人就蓋上陀羅尼經被,灑上光明沙,到前面來讓大家助念。末學這樣說,本來是要提醒大家,打佛一的動機要正確,是要在信願求生西方,『心』不要有自我成就的希求,沒有壓力才能不累呀!沒想到安安老師覺得這些不重要,就自動做師公,刪掉了。她覺得必須要求不吃、求不睡,求不大小便,求做金頂電池,才是重要的。而那些個要求,正是本末倒置了。其實只有往生的動機正確,全心靠佛,恭恭敬敬,不求那些『有的沒有的(台語),』才能夠沒有自我壓力,輕松又舒服,這樣才能自然做到不餓又不累,心都放在佛。不吃不睡不是故意強求的,強求反而整個心都念肚子餓,念我想睡覺,念大小便。

如果我們很專心念佛,阿彌陀佛會不會指一條路往西方去呢?

一位童子問:『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如果我們真的很專心念佛,像日本有很多念佛人他們很專心念佛,他們沒有從理論上去了解,只是很專心念佛。那這樣專心念佛,佛是不是會帶他走一條路呢?還是他一定要了解信願,然後才有辦法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說如果開始他沒有信願,他念念佛,阿彌陀佛會不會指他一條路,使他往西去呢?這是我要提的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像問『如果一個人很專心射箭,是不是就會中靶呢?』很專心射箭,還要看靶是不是瞄准了?箭在弓上,有沒有擺歪呀?拉弓引箭的方向對不對呀?請大家注意,這位童子這個問題,如果很專心念佛,這還是一個假設哦!『如果』很專心念佛,佛是不是會帶他走一條路?當然如果很專心念佛,念的又真的是佛,佛一定隨時引導他,走正確光明的路;佛一定隨時引導他走在佛道上,不會像安安菩薩後面所舉的例子那樣,忽然間去上吊自殺。這位童子是說如果很專心念佛,對於這個假設,我們必須要強調,什麼叫做念佛,所念的是不是佛。如果真的念的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不用擔心,佛一定隨時引導他,走在光明的佛道。

念佛,到底念的是不是佛?

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強調,念佛所念的到底是不是佛,因為每個人念佛的動機不一樣,念佛的時候心的焦點也不一樣,嘴裡好像是念佛,事實上內心所發出去的電波並不是佛,那電波並不是射到佛的法界,也就是說方向根本就不對。

譬如說有人是為了做股票要賺錢才念佛,這樣雖然嘴裡是念阿彌陀佛,其實心裡發出去的電波都是念股票,都是發射貪賺錢的心念電波,當然貪的電波是射到餓鬼道的,所念的就不是佛。還有人念佛,他的心是貪世間的成就,所希求的是功名利祿等等,當然這樣好像是發射阿彌陀佛的波,其實發出去的是求功名利祿、貪求的波,所以事實上頻道是不對的,用貪的電波當然來帶他的是鬼啦!又有人念佛,他發的都是爭強好勝的電波,嘴裡雖然是念阿彌陀佛,心裡老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還強,這樣念的是阿修羅,也不是佛;嘴裡雖然發的是佛號的聲音,心的電波是阿修羅的電波,這樣當然不能希求跟佛相應,來帶他的可能就是阿修羅。有人雖然嘴裡念的是佛,心裡不是想佛,而是想著我自己,我自己要得到什麼念佛的成就,總是想著我自己念佛的功夫有如何如何的好,這樣念的還是『我』,念的不是『佛』。

如果是仗佛力的念佛,全都交給佛,佛哪有不替我們作最好地安排呢?是我們自己喜歡和佛對抗,不讓佛安排。我們常常像倔強的孩子,不肯信任父母,父母明明很清楚,要替我們做最好的安排,我們也不肯讓他安排,一定要自作聰明。我們如果不要自作聰明,跟佛抬槓,和佛力抵抗,佛一定會替我們作最好的安排。就怕有些人在電梯裡面,不好好安心坐電梯,一直撞牆,和電梯抵抗,這樣才會痛苦啊!

日本念佛人的困地心行

因為這位童子問題中提到日本的念佛人,請童子們先了解,日本那些念佛人為什麼會很專心念佛呢?由他們的傳記就能夠明白,他們是由聽經聞法而入的。他們通常都定期很虔誠地走很遠很遠的路去聽經,甚至冒著風雪去聽淨土三經。他們是誠實的人,很老實的檢討自己,知道如果依照因果報應,依照業力,自己必墮地獄;就算曾經做善事有小善報,報盡了還是會墮地獄呀;結果還是會在地獄呀。他們了解自己是個必墮地獄的惡人,所以當他們聽到法藏的大願能夠救度自己的時候,就情不自禁地痛哭流涕。他們馬上接受了下來,感恩戴德,生起了深深感恩報恩的心。他們不但是『信』進去了,不但是有『願』了!而且不會在那裡考慮要不要接受,他們的願力已經堅強到,肯定自己必定往生西方啦!因為接受了彌陀的大願,就必定往生啦!坐上了電梯,不會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啊,他急切地跑入電梯。他們肯定自己必生西方,那麼自己就沒有事啦!只有『報阿彌陀佛救度之恩』的一件事而已呀!

因此他們的念佛不是條件交換,是由衷地感恩報恩,情不自禁地湧出來,一直念一直念,是以粉身碎骨報恩的心,日夜不停地一直念一直念。只有感受到自己必墮地獄的人,才能感覺到忽然間由地獄被救到極樂恩德。他們形容他們的念佛是像感冒的咳嗽,一直一直地咳出來。他們彷佛感了淨土法門法益的冒,念佛的咳嗽出了又出,是壓抑不住的。他們對阿彌陀佛是至心地依靠,全身靠倒,那樣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南無就是把自己拿無了,拿掉了,拿空了,先把自己拿空了,完全投入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合而為一了。

他們不是交換條件,他們是至心依靠,全身靠倒。我們很多人是用每天念多少佛,做多少功課,來交換佛的加被,來交換西方極樂世界。他們不是這樣的心,他們是至心依靠,全交給佛。我們由小事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恭敬到了什麼程度。他們要燒供佛的飯,要到山上去砍柴,那燒供佛飯的木柴,從樹上砍下來,一直到背回家,都是放在頭頂上,一直到燒供佛的飯,根本就不敢放到地上。由這一點,就知道他們感恩戴德的恭敬心,所以他們能夠專心念佛,底下的基礎和支柱是不能夠忽略的。

像歡喜菩薩她也是聽聞了佛法,知道可以往生淨土,而生起了深信切願,才開始專心念佛的。那時,末學在醫院,向她簡單介紹彌陀大願,往生的要點,她一下子就信入了。那時候,她每天一定要聽蓮音小故事的錄音帶,她幾乎聽到全部背下來了。所以,她也不是沒有聞法的基礎,她也是以信願為基礎,才專心地念下去。而她不論是對佛、對父母師長、對人、對事都是用十分恭敬的態度。所以即使她所聞的不多,卻得到十分的利益,因為從恭敬中,她把性德開顯了,她沒有被我慢的烏雲遮住,所以自性的光明透發了。

他們這些人聞法就是要明白怎麼樣去西方,至心地去西方,而不是想要留在這個娑婆世界作蕅祖的。他們也不是要學一些名相,去賣弄多聞,來增加我慢,好讓自己倒霉。他們的動機正確了,發心正了,有願自然就有緣;有正確的願,就有清淨正確緣。他們的因地心對了,果當然就對了。

念佛念得上吊自殺,一定是因為念佛的動機、心的焦點、迥向的方向出了問題

一位童子說:『要有信有願要求生西方,又有人可能遇緣不好,黃念祖老居士舉一個例子說:有個人念到什麼事情都是佛號,結果有一天他拿一根繩子,自己上吊,吊死了,那你怎麼解釋?』

安安菩薩所引述黃念祖老居士說的那個例子,一個人念佛念到聽到風聲也是念佛,有種種的好境界,想必程度很高,可是後來竟上吊了。這樣的故事,如果沒有清楚的剖析他所以失敗的理由,就很可能會讓人家誤會念佛是沒有用的,退失了念佛的信心和行持。有人聽到這樣的故事,會很害怕,退失信心,請安安菩薩舉例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不是念佛沒有用,不是念佛會念得上吊自殺,而是念佛的動機、念佛心的焦點、迥向的方向一定是出了問題。這裡面一定有用自力念佛的傾向,也就是在祈求自己念佛的功夫,以這樣的方向來念佛。印祖已經再三深深告誡我們,仗著自力念佛,一定要念到斷見思惑,才有可能了生死。如果初步只是像這樣相續力比較好,還沒有念到斷見思惑,其實靠自力還是不能了生死的。只要有一絲一毫過去的惡業還沒有了結,還是會受業力的牽引,忽然間也有可能去上吊自殺了。

但假如是仰仗佛力的話,仰仗佛力就是念佛一念就是念到大海那一邊啦!過去的冤親債主也都在大海的納受當中,也在大海的救度當中。如果單靠自力念佛,怎麼樣都是個小水泡而已。如果過去生有比我們更強的水泡出現,當然是敵不過的,小水泡通常都耐不了一個大波浪啊!所以我們真正要非常嚴格地來檢點自己念佛的時候心的方向。假如平常念佛都是為了搞幾個小水泡而念佛,那是很堪憂的,小水泡是不長久的。

『行』字的讀音問題

有童子問起:『關於修行的『行』字,什麼時候讀做功heng?』的問題,師父作了以下的開示。

關於修行這個『行』字,什麼時候讀作xing,什麼時候讀作heng

根據以前忏公師父的教導,『行』這個字如果只是代表實行某種行為,就是讀作xing;比如說修行,就是修改行為啰。如果透過持續修行的鍛練,鍛練出強大的力量,有相當的實行力和工夫,叫做『功行』;比如在要解裡,有『次勸發願以導行』,這是說勸發願來導出實行,持名的實行。然而,假如一直持名,持名這個行,行到相當的功力,像蕅祖所說的『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樣叫做行。因為已經執持名號,達到了相當的力量,有一心不亂的能力,這叫做行。

再說『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信願為慧行就是說信和願是智慧的功行,是透過智慧而達到的功行。而持名是行門的功行,透過持名號的實際行動而達到之行功。比如我們凡夫照普賢行願品來修行,學著禮敬諸佛,開始學習對人、事、物恭敬,作出這樣的行動。開始的時候要常常提醒自己記得有禮貌,內心存著恭敬。而『普賢行』就是說,他透過長期的禮敬諸佛的實際行動,達到了某種不動搖的功夫,隨時隨地不必人家提醒,自自然然任運就是有禮貌,內心就是有恭敬,這是長期的實行、持續的實行,產生出來的力量。功行是透過實行來的。

食肉斷佛性慈悲種子

一位童子說:『佛陀是講『三淨肉可以吃啊』,可是在後來就講不一樣了,他是講『食肉者,斷佛性慈悲種子。』』

請諸位菩薩注意,這一句:後來就講不一樣了,舉出來是食肉者斷佛性慈悲種子。其實,這句『食肉』者斷佛性慈悲種子』並不是後來才講的;是佛初成道,講《梵網經菩薩戒》的時候,就已經這樣講了。

不過,因為有許多的眾生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契入佛性的大慈悲,並不是一下子就能發起菩薩心,還有很多凡夫和小乘的根機,食欲、貪食肉的心很重,所以佛才委屈婉轉的說三淨肉、五淨肉等等。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大學教授也沒有辦法對幼兒園的學生講微積分啦。所以,也只好遷就幼兒園的程度,來講基本的算數。同樣這個道理,佛所講的法,為了遷就眾生的根機,有『不了義教』,有『了義教』。所謂『不了』,不了就是還沒有講到徹底圓滿。而『了義』就是講到徹底明嘹,徹底圓滿了。佛在入涅槃之前,交代我們: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的教典裡面,遷就根機,有部份是不了義。但是佛希望我們依從『了義教』。

因為有很多人會抬槓說:佛在世的時候,比丘他們去托缽明明都是吃肉,你們學佛為什麼那麼固執,一定要吃素。其實,他所看的經典可能很少,可能只局限在小乘的經典。所以不了解佛陀的教育,循循善誘,漸次而進。到後來就說:完全不可以吃肉了。

後來,到了講《楞伽經》的時候,就說出來,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佛到講《楞伽經》的時候,就把前面所制的方便除掉了。說:『開除方便,一切悉斷。』就是叫大家要斷掉食肉的習慣。佛直到講《楞伽經》的時候就說:『視一切眾生猶如一子,是故不聽令食子肉。』就是說佛把一切眾生當作唯一的兒子,所以不允許,不聽就是聽從這個聽,但是念作ting,是故不聽,就是不允許,令食子肉,就是吃親生子的肉。吃肉就是吃到佛子的肉,到講《楞伽經》的時候,佛跟大慧菩薩說:『我有時說遮五種肉,或制十種,今於此經,一切種,一切時,開除方便,一切悉斷。』這是在《楞伽經》第四卷講的。《楞伽經》第四卷有不應食肉章,有『不應食肉』這一章。

還有,另外還有一部經,叫做《入楞伽經》,它的第八品叫做『遮食肉品』,在遮食肉品當中,講到『食肉者有無量過,諸菩薩摩诃薩修大慈悲不得食肉。』並且一一說明食肉和不食肉的罪過和功德。《入楞伽經》遮食肉品也講到酒、肉、蔥、韭、蒜、薤,就是五辛,這些東西是不可吃的。

另外《楞嚴經>第六卷在第二決定清淨明誨也有講:『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這是佛向阿難及我們未來世的大眾解釋,為了委屈婉轉順應眾生,以及當時的人地、地理狀況,不得已讓比丘食五淨肉,在等待大家因緣的成熟。可是,五淨肉是佛用神力化生的,本無命根。

在《楞嚴經》中,佛特別交代,末法中有很多鬼神熾盛於世間。他們說:食肉得菩提路。佛警告我們,這是大羅剎,不是佛弟子。佛在《楞嚴經>>特別交代:『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佛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斷除殺生的心、吃肉的心,其實不可能超出生死輪回的,縱使修禅定,好像很有智慧,有禅定的樣子,假如沒有斷除殺心,一定會墮落入鬼神道。有的作大力鬼,有的作飛行夜叉,作鬼的元帥,或者下品的作地行羅剎。這些鬼神也有他的徒眾啊!各各都說他們是成無上道了。佛先警告我們說他滅度以後在末法當中,有很多這樣的鬼神熾盛在世間,跟大家講說:吃肉沒關系,吃肉也可以得菩提路。佛說,要我們注意:吃肉的人,縱使看起來好像很有智慧啰,好像心開,像得個三摩地的樣子,其實都是『大羅剎』。他們連自己的生死都保不住呢!命終一定會『沉入』生死的苦海。這樣根本不是佛弟子啊!

對不起,諸位童子,這段話是為了怕大家直接聽經文聽不懂,所以把經文用比較淺白的話來表達。最好大家能夠直接讀經文。

到了佛講《大般涅槃經》的時候,有特別交代,佛交代迦葉菩薩,說:

『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

也就是講到《大般涅槃經》,佛再也不允許聲聞弟子吃肉了。

『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

佛講《大般涅粲經》的時候,交代迦葉說:
『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也_|

佛把話講得很明白。以前方便說的三種淨肉啦,十種不淨肉啦,都是因為遷就大眾的根機,隨著事情,隨著大眾根機,不得已漸次而制的。後來,就明令頒布:『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不但是這樣,如果有施主送肉給聲聞弟子,佛交代聲聞弟子應該要觀那個肉啊,是自己親生兒子的肉。

佛講了《央掘魔羅經》,央就是中央的央,掘是墾土掘地的掘,魔羅,魔鬼的魔,四維羅。在《央掘魔羅經》,佛說:

『自肉他肉,則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

自己的肉,其它眾生的肉,都是一體之肉,所以諸佛都不食肉。『自肉他肉,則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

我們講這段話,目的也不是要大家回家就展開革命,強迫每一個人都不吃肉。要明白,即使是佛陀本人來到這個世間,也是委屈婉轉的從三淨肉、五淨肉的方便開始,等待眾生因緣的成熟。雖然教我們大家不吃肉,開顯佛性,才是他徹底圓滿的意義。可是眾生根機不成熟,佛也只好委屈婉轉。

佛教化的苦心

從這個事實,就可以體會到佛的教化,在他自己的實踐就像楊柳的枝心是向上的,當然要根據『了義』。可是,在度化眾生,他是垂下枝條,從高高的枝頭上把枝條垂到最低,遷就最低的根機來講。體會得到佛的苦心的,當然直接就接受『了義』;而對於不能一下子接受了義的眾生,我們也要寄予無限的憐憫。不是他願意停留在那麼低的程度,而是他不懂。他不懂是誰的責任呢?有人不懂就是我們佛弟子的責任。因為,我們沒有把佛法行出來,所以,才令人無法了解,別人和我們的接觸當中,沒有辦法體會到佛的精神,所以才不能契入。

末學很歡喜有好幾位童子學到了法,能夠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處處給人慈悲關懷,從普賢行願禮敬諸佛做起。從低頭奉侍眾生,為人服務做起。如果不能夠老老實實從檢點自己做起,對人總是輕輕慢慢,草草率率,驕驕慢慢的,別人討厭我們都還來不及,哪裡會因我們而學佛呢?

請大家注意:淨業三福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的人,知道講話有講話的因果,對大眾講話因果尤其大。所以,深信因果的人必定不敢隨便講話,一定會『謹言慎行』。大家不要輕易把『知道有因果』和『深信因果』,『聽說因果』,隨便混淆。深信的人一定不敢亂講話,也不敢講不確定的話。上次已經提醒大家,『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

信聖言量——讀經如是我聞,讀上百遍千遍『信聖言量,要熟讀經典的問題,師父做了開示』

『信聖言量,要熟讀經典』的問題,師父作了以下的開示。

李炳南老居士每次講經,一定強調信聖言量。只有佛陀聖人所講的話,可以安心的信受。凡夫的心太粗,太散亂了,並不是有惡意去講錯話,而是像水面很波動,一個月亮映上去,映不出一個圓的月來,變成很多散散的線條,斷斷續續,和真相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末學誠懇地奉勸諸位童子,直接讀經文,直接讀祖師的開示,讀原文。

佛菩薩聖人的境界,本來就不是我們凡夫一看就可以明白的,所以,不要要求自己一看就要懂,那是太驕慢了,太高估自己的程度。佛菩薩的聖境哪有那麼淺,讓我們凡夫隨便一瞄就會懂呢!末學讀經,一部經沒有讀個三百遍、五百遍,甚至一千遍以上,幾乎都還不敢去看注解。末學是程度很差,根本不敢要求自己去懂佛菩薩的境界,對於聖言量只求能夠老老實實地接受下來。連等覺菩薩都難以真正明白佛的一支毫毛。佛的境界,只有佛與佛才能夠究盡。初地的菩薩都尚且不知道二地菩薩的舉足下足之處,佛的境界哪有那麼容易懂?所以對於佛說的話,末學一向就是反復再三地讀,『如是我聞』,這樣地讀,他說什麼,我盡量聽;他說什麼,我聽什麼。希望自己聽得不遺漏,老老實實地聽,恭恭敬敬地聽。哪敢狂妄的要求能夠聽懂!

結語

末學一個人在山中夜半趕錄這些帶子,自己心中也明白:如果童子們不是誠心要求法,要修行修改自己,末學這樣的做法一定會和大家結惡緣,甚至結怨仇。護我相愛面子的人、不想往生的人,必然會痛恨末學,讓他沒有面子。

因為往生的信願,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課題,希望童子們都以善財童子純真的心,放下我相,放下面子,好好來體會。

大家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而只有心真正和阿彌陀佛相應了,才能回極樂世界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貓狗除蚤特價品---益達胺(Imidacloprid)---成貓使用一次僅需0.2元

尊貴的上師~圖登‧朋措嘉措 仁波切

FB友陳征宇醫師20170210~0211地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