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 當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先驅

出處: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3e97e00101hcze.html
人們稱頌南師為“國學大師”、“佛法泰斗”、“禪宗大師”、“道家高人”、“密宗上師”、“當代大隱”等等,這都只是南師學問修持、人生行止的不同側面,不足以概括他的全面素養、品格、地位和貢獻。他自己卻從不接受這些稱號,他常說自己“一無所成,一無是處”,自己永遠處於“學人”之位,甚至說“'南懷瑾'三個字與我無關”。自從二十六歲在峨眉山宏深誓願,南師就把弘揚傳統文化,接續中華民族文脈,作為自己畢生努力的方向。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這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李石曾先生,當年在台灣贈送給南師的話,其中一句原本是“經綸五大教”,南師不受,後改為“三大教”。南師正是以如此宏偉的目標和寬廣胸懷,從事一輩子文化傳播與人性教化的事業。
南師幼承庭訓,天資聰穎,十九歲以前廣泛涉獵經史子集,諸子百家,醫藥武藝,詩文皆精。二十五歲於袁煥仙先生處印證悟道之後,他深感傳統文化如果斷滅,中華民族將萬劫不復,比亡國還危險一萬倍。於是,南師二十六歲上峨眉山,為取得寺廟支持他閉關閱藏,在一天夜裡,他當著僧眾(通永法師在內)發宏誓願--弘揚儒釋道諸子百家,接續中國文化斷層,為此請普賢菩薩作證明:
  • 自己所證悟對否?
  • 剛才所作施食(與降服)方法對否?
  • 上峨眉山閉關閱大藏經,將來出來弘揚三教百家,接續中國文化斷層,對否?
話音剛落,夜空下的山谷突然燦如白晝,並伴隨裂空之響,在場僧眾無不震撼!無不對南師宏深誓願讚歎敬佩!當時,南師嚴囑在場諸位務守秘密,否則必遭天譴。因為當時如果傳揚出去,南師要麼被偶像化,要麼被妖魔化,都不利於平實地弘揚文化事業,不利於大家反求諸己,自立自覺自強。今天,南師已逝,此事可公諸於世了。
此後,南師即於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三年,遍閱大藏經三藏十二部,佛法修持進入新的境界。出關下山後,他短期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接著深入康藏地區參訪密宗大師。經白教貢噶上師及黃教、紅教、花教陸續印證為密宗上師。從此,一直到圓寂,首尾七十載,期間篳路藍縷,但南師獨立而不改,矢志而不渝。用他自己的話說,數十年來一直在各種困難與障礙的夾縫中,勉強做一點事。可以說,南師在中國歷史文化命若懸絲的關頭,不惜犧牲自己、犧牲家庭,苦心孤詣,下了一盤大棋。七十年,一盤棋!每一步,浸透了他多少的心血與艱辛!這盤棋對歷史文化的深遠影響,必定歷久而彌新,歷久而為更多人所理解。
一九六六年,內地發動“文革”,南師受邀在台灣海陸空三軍基地巡迴演講中國傳統文化。在台中空軍基地演講期間,老蔣先生曾親蒞幕後聆聽,那次演講,南師特別強調亡國尚可復國,若民族文化亡掉,中華民族將萬劫不復老蔣先生深為所動,並於當年十一月十二日,發表《國父一百晉一誕辰暨中山樓落成紀念文》,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幾個月後正式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邀請了大批學者參與其中(包括錢穆先生等等),為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做了不少工作。當時老蔣先生曾邀請南師主其事,被婉辭。南師一直說,在兩黨間,他只買票不入場。後來,九十年代初,內地王震將軍、鄧力群先生等牽頭的中國國史委員會,曾邀請南師任副主任委員,也被他謝絕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南師的著述在內地開始出版,並在此後持續影響著內地各界各階層人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認識中國歷史文化,“國學”之風漸起。要知道,中國和印度,幾千年來知識分子與大眾脫節。知識分子講的話、寫的著作,往往困在學術與文雅,甚至困於教條,要普羅大眾聽懂很難。因而大眾雖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氛圍裡,卻不知傳統文化之寶貴,以至於在清末衰敗受侵略凌辱之際,誤信少數留學歸來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醜化詆毀。
孔子說:“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南師數十年來,一直主張道是天下的公道,最好要把道理學問講得深入淺出,最好連沒有文化的人都能聽懂。因而,他的著述大多深入淺出,洋溢著“道不遠人”的親和力與說服力,沒有酸澀死板的學究氣,而且旁徵博引,兼攝古今中外,浸透著極為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經驗,因而廣泛被士農工學商各界各階層、從十幾歲到九十幾歲各年齡段讀者所喜愛。他的書不做廣告,他本人也不接受媒體採訪,都是人們有緣讀了他的書,受益之後,以口碑自動傳揚。
綜觀南師一生,自覺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從大陸到台灣,從台灣到美國,從美國到香港,再從香港回大陸,一直苦心孤詣為重建中華文化奔走呼號。他親自撰寫或由弟子整理他闡釋傳統文化的著述,回大陸前出版了三十種,在太湖大學堂六年,又整理出版了二十多種,總共出版五十餘種。有幾種還被翻譯成英、法、韓國、日、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羅馬尼亞等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影響廣泛。
《禪海蠡測》、《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原本大學微言》、《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金剛經說什麼》等等著述在兩岸三地一版再版,很多種書的發行數都高達幾十萬冊以上。這些著述的共同特點,是以經解經,經史合參,旁徵博引,深入淺出,貫通古今,切中時弊。他不受傳統經典各家註解的局限,貫通上下原文以求獲得清晰義理,還將經典原文和同時代相關史料結合起來,並根據時代變遷,聯繫當今的人與事,貼近生活實際幫助讀者理解原著思想,以達到古為今用、經世致用的目的。
這樣,南師的著作就填平了古今文化隔閡的溝壑,填平了知識分子與大眾之間的鴻溝,成為當代各界各階層了解傳統文化的橋樑,並且對當代人做人做事也有實實在在的指導意義。對於有些學者的批評、挑剔、指責,南師素來抱有錯則改,有誣不辯,有歧義不爭論原則,坦然處之。他真誠告訴讀者:“讀了我的書,希望讀者們從此更上一層樓,探索固有文化的精華所在,千萬不要把我看作是什麼專家權威學者,也不要把我講的當做標準。我從來把自己歸入非正統主流,我只是一個好學而無所成就、一無是處的人。一切是非曲直,均由讀者自己去判斷。”
在太湖大學堂六年,南師公開授課五十多次,有數千中外學生當面聆聽過南師精彩紛呈的演講。演講內容涉及中國傳統文化與認知科學生命科學,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大眾傳播、金融監督,東西方文化與認知科學生命科學,現代工商與人文,大會計,國學與中國文化,國學經典導讀,黃帝內經與中醫科學,當代教育問題,女子德慧修養,中學西學體用問題,新舊文化企業家反思,人性的真相,如何提高身心修養,人生的起點與終站,神通與特異功能問題,答問青壯年參禪者,如何學佛,釋讀《達摩多羅禪經》、《成唯識論》等佛學經典……真是綜羅萬象,無所不包,學識涵蓋儒釋道、禪淨密,融匯諸子百家、醫卜天文、西方文化,涉足社會各行業,教化男女老少、中西精英、三教九流。南師的每場演講,智慧通達,幽默風趣,率性真情,慈悲可愛,讓不同國籍、種族、黨派、職業、年齡、性別的各色人等,都有“一次聆聽、終身受用”的親切感受。
南懷瑾 <wbr>當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先驅
他不僅在講壇上、著作中,以及平日與友朋學生的言談裡,表達了對民族文化發展命運的深切關懷。更令人敬佩的是,南師身體力行,經常帶頭或帶領學生在智力、財力、人力等多方面,大力支持全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例如:實際支持希望工程;實際支持設立光華教育基金會,長期支持內地三十多所大學教育;實際支持廈門大學培養中醫人才;實際支持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培養新聞人才;實際支持上海交通大學培養秘書人才;實際支持中國人民大學建設國學院;支持江西宜豐“東方禪文化園”建設,捐建八十餘尊羅漢雕塑;支持上海道生醫療科技公司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合作開發中醫數字化“四診儀”的研發與應用。
派古道法師支持禪宗曹洞宗傳承,幫助培養人才,重建洞山祖庭,已籌集捐款五千萬元人民幣。二○一○年,中國國學中心籌備組、國務院參事室陳進玉主任一行,受國務院秘書長委託,來請教南師如何籌備中國國學中心。接著,北京市國學中心籌備組、北京市團委副書記鄧亞萍一行,也來請教南師如何籌備北京市國學中心。南師都熱情接待,坦陳己見,給予指點。同年,支持中華吟誦學會搶救中國民間吟誦文化,南師不僅給予指導,個人還捐助兩萬元人民幣。二○一○年以來,南師又聘請少林武功資深傳人來大學堂教學,弘揚易筋經文化;為支持“未來中國助學聯盟”,南師題詞並推薦兩名講師。二○一一年,與蘇州移動公司合作,開辦“中國文化學堂”手機課堂,做公益文化教育。二○一二年,南師應中國人民大學請求,為該校國學館題詞,鼓勵國學院師生“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同時,南師個人支持二○一一年度“新法家”學術研究及網站運營經費,要求弟子支持二○一二年度“新法家”學術研究及網站運營經費。對近年來國內出現的優秀文藝作品、作家、藝術家,南師也非常鼓勵,例如他對《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濟公》主演游本昌先生、古琴家李祥霆先生、龔一先生、陳長林先生等等,曾當面給予其物質獎勵或精神鼓勵。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師九十五高齡之際,為了滿足地方人民的願望,並藉以弘揚人文文化,敦化民風,他還親自關心指點吳江七都老太廟文化廣場的籌建,親筆為“老太廟”、“吳泰伯”題名,還捐出十八畝土地用於老太廟文化廣場核心區建設,又派出國際知名建築師登琨艷先生,為老太廟文化廣場做義務的建築設計。南師和太湖大學堂的同學們,還為老太廟建設捐款三百五十萬餘元人民幣,其中一百萬元是南師的稿費,他說:這筆錢,是讀書人心血換來的乾淨錢,雖然不多,但也希望為當地人民的福祉與文化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南懷瑾 <wbr>當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先驅
南師講學傳道幾十年,受教者受益者無數。這次仙逝,等於上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堂大課。短時間內牽動了億萬人的心,不光是中國,還有國際上的華人朋友和外國朋友。無數人在這堂課中,難過、反思、反省,甚至懺悔、發願,要改變自己,要做功德的,大有人在。看了《懷師》網頁的文章、留言,很感人,很讓人佩服。而這些文章、留言,絕大部份竟是沒有當面見過南師的人寫下的。由此可以看到,無數人都受到了南師的學問、道德、人格的教化、熏陶。這靠的是什麼?靠所謂的學術嗎?靠推銷自己嗎?或者靠新聞媒體的宣傳嗎?都不是。那是他潤物細無聲的教化,滋潤了人們的心田,不同程度地啟發了、感動了、改變了人們的內心,大家發自內心真誠地感念他。看了這些留言,這些文章,我們都會體會到南師畢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血沒有白花,正在億萬人心中發酵,不斷發揮著改變時代與歷史的作用。
這裡有必要列舉兩個人,看南師教化的方法與力量。上海斯米克集團董事長李慈雄,在​​就讀台灣大學電機系二年級時,感到現代物理學無法解決他心中對宇宙源起的困惑,就去找南師,願在他門下學習,從中國文化中尋求答案。南師看了看他說,你到我這裡聽課要交費的,李說我家境困難,勉強交了大學學費,沒有錢來這裡聽課。南師說,那你可以在我這裡打工。李說我不知能否幹得了?南師說就是打掃廁所、擦地及倒茶待客這些雜事。李高興說這我幹得了。南師問什麼時候開始幹?李說我現在就幹,他當場挽起袖子就做起來。南師微微頷首。
“當時老師很嚴格,會趴在馬桶旁邊看裡面有沒有刷乾淨。我洗刷的玻璃茶杯,他會拿到太陽光底下看,發現杯沿不淨處就要我再去洗。尤其是當我給客人倒茶,不小心灑水到茶杯外,南師當眾不客氣地說:看,這就是台大電機系的學生,茶都不會倒。我常常羞愧難當,下不了台。”李慈雄今天感慨地對我說。而在幾年前,有次南師向我介紹李慈雄時,也說到同樣的內容。南師說,我當時就想打掉台大學生貢高自大的習氣,磨難磨難他,使他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持續半年的測試,未讓李慈雄打退堂鼓,南師才開始教他第一篇文章:《史記.貨殖列傳》。
李說他當時想學的是佛學,老師講貨殖列傳,開始他感到迷惑不解,我又不做生意,學這個乾啥?想不到十年後,我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拿了博士學位,到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工作,一九八七年老師突然叫我離開美國回大陸做生意了。冥冥中老師似乎在幾十年前就規劃了我今天的行止。說起南師的教導,李慈雄永遠記得,自己在離開美國前往上海的時候,南師語重心長地說,世界上最厲害、最有效的東西就是誠實、信用,你去大陸就帶這個文化理念回去。這也成了斯米克集團在上海大獲成功的秘訣。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上海《解放日報》曾就“向斯米克學習什麼”專題,展開了一場持續一個月的大討論,實際上是傳播了南師的辦企業文化理念。日前,李慈雄說,他遵照南師意見,已在上海浦東新區建造了一座恆南書院,今年八月,南師叮囑他可以做弘揚東西精華文化的事業了。
提起融合東西精華文化,國外有許多專家學者十分仰慕南師,彼得.聖吉就是其中一個突出代表。他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其專著《第五項修煉》曾轟動西方管理界,被譽為現代管理學大師。中國近年來提倡的“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的概念,就源自於他。十五年前,他尋找到南師,請教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南師教他堅持每天坐禪一小時,同時介紹《大學》、《中庸》、《管子》三部中國經典讓他修習,說其中包含人類最高的管理哲學和政治哲學,也是個人修養、立身處世的寶典。
彼得.聖吉深受啟發,說真正找到了東方文化的老師。十五年來,他每年都來向南師求教,並多次率團隊來聆聽南師授課,也獲得了紮紮實實的收穫與成長。南師辭世後,他特地從美國趕來大學堂,發願要把南師的學問和著述進一步傳到西方去,傳到世界去。
他說中國文化對西方乃至全世界是很有幫助的,尤其這個時代和未來,世界充滿了危機,非常需要借鑑中國傳統文化諸多寶貴的思想與經驗。就拿管理學來說,如果只是寄託於規則和利益管理,而不是以各自的內心觀照和修養為立足之本,就不是真正好的管理。他在回國前向我表示,他回國後要立即著手組織翻譯南師近年來的演講內容,包括《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上下冊、《原本大學微言》中的重要章節、段落,翻譯成英語等,出版小冊子,盡快送到美、英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精英手中,從高級官員到專家學者,讓他們都能了解南師解決當前世界所面臨危機的高度東方智慧。這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從彼得.聖吉身上我深切感到,南師嘔心瀝血的教化,已讓西方大師級專家學者充滿歷史責任感,並實際行動起來,努力傳承南師關懷世界前景和人類未來的文化福音。這的確令人鼓舞!
南師二十六歲發宏誓願,到九十五歲圓寂,七十載春秋,七十年心血,畢生從事弘揚中華歷史文化事業,不求名,不為利,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始終如一地完成了接續中國文化斷層的大願。功莫大焉!德何劭矣!
南師,不愧是當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先驅,不愧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一代宗匠!
“知君兩件關心事,世上蒼生架上書”
早在七十多年前,南師才二十歲出頭,四川一位患難知交錢吉先生就贈詩南師說:
俠骨柔情天付予,臨風玉樹立中衢。
知君兩件關心事,世上蒼生架上書。
能概括南師一生行誼的,就是關心蒼生、關心文化兩件大事,這位知交可謂有眼力,善識人。南師不忘當年恩德,五十多年後在美國多次派人、託人到四川打聽、尋找老友下落,後來得知老友在變亂中已故多年,南師不禁淚落,並賦詩感嘆:
蜀道初登一飯難,唯君母子護安康。
肯知蘇季非張儉,不信曾參是項梁。
徒使王陵有賢母,奈何維詰學空皇。
千金投水淮陰恨,今古酬恩枉斷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貓狗除蚤特價品---益達胺(Imidacloprid)---成貓使用一次僅需0.2元

尊貴的上師~圖登‧朋措嘉措 仁波切

FB友陳征宇醫師20170210~0211地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