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5的文章

六根---修行的切入點

https://www.yinshun.org/Enlightenment/1999/1999aug/1999aug6.html 作者:黃國達 若以六根入門,外易離境,內可觀心,可說是居於中介地位;不必有深定, 也可身心安定,不必有深慧,也可以觀察到根、境、識的依存緣起,頗為善巧。 修行的法門很多,各有偏重:有些重信願,有些重智慧,有些重慈悲,有些重禪定。但佛法的宗旨不外離苦得樂、自覺覺他;無論任何法門,都要能達到心靈品質的提昇,包括明覺度、寧靜度、柔軟度和開放度,否則不是修行有偏差,就是功夫不夠。 基本上,修行是整體的,包括身、口、意的淨化。對於一個還沒有完全決定修行方式的人來說,修行方式的抉擇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個別性的考量和一般性的考量。 個別性的考量與個人特質有關,例如佛陀時代的兩位出家的修行人,在出家之前,一位曾經是琴師,另一位曾經是守墓者。原先,琴師修的是不淨觀,守墓者修的是數息觀,久久不得成就。後來,佛陀知道了,就把他們的修行方法相互掉換過來,結果都成就了。原來,這位曾經作過琴師的修行人熟悉音律節奏,數息才是符合他根性的法門,而另一位曾經作過守墓者的修行人,則早就熟悉死者身體腐爛的過程,不淨觀正是符合他根性的法門。 每個人適合的修行法門,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喜好來選擇,例如:好思辨者從智慧入門,依從性格者由信願入門,而好簡單者可從禪定入門,熱心者則可由慈悲入門。然而,入門之後的修行,則以定慧為中心,依六根、六塵、六識、五蘊、六界等皆可為修行的下手處。但以現代人普遍定心不足、心思混亂的情況,以「識」、「蘊」(心為主)來修行,實有力不從心之感。至於,以六界(地、水、火、風、空、識)、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以境為主),則現代人普遍染著塵境,無力超離,如以污洗污,難以清淨。 若以六根入門,外易離境(心力放在根與境的區分,當下就可以離境不染),內可觀心(隨著六根,溯及心識),可說是居於中介地位;不必有深定,也可身心安定,不必有深慧,也可以觀察到根、境、識的依存緣起,頗為善巧。 當然,依六根修,還是有一些方法、要領的。例如,以 眼根 為中心,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眼睛(包括整個視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覺知眼睛的移動、聚焦,你將會發現它就像錄影機一樣,眼前的影像如實地映現在螢幕、底片上,除了一堆色彩、形狀之外,並沒有實體的存在,必須透過「眼識」區分這些色彩、